这种轻断食助减重、抗老?还能预防心脏病

 真的很难想象,台湾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不是妇癌,而是心血管疾病,尤其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更年期后每5岁成长近1倍,实在非常惊人!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杀手是高血压及肥胖。该如何控制心脏病,是关键课题。根据英国研究发现,采取“5:2饮食”的人,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糖尿病风险。


女性更年期后每增5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倍
 
根据台湾“健康署”统计,2016年台湾女性因心血管因素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2万3800多名,高于癌症1万8500多名的死亡人数。尤其更年期后每增5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倍。由此可见,女性预防心脏病已经刻不容缓!

护心饮食不仅吃坚果研究:5:2饮食也有效
 
提到预防心脏病的护心饮食,大家普遍印象是吃坚果,包括核桃、杏仁、榛子、腰果、开心果、山核桃和花生等。根据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的研究发表指出,一周数次、食用一个手掌大小量的坚果,有机会降低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
 
除了坚果之外,根据《每日邮报》(MailDaily)报导,最新一项英国萨里大学theUniversityofSurrey的科学家研究则发现,透过“5:2饮食”,也有助于降低心脏病与糖尿病的风险。
 
什么是5:2饮食?这是一种源自于英国的间歇性断食法,如今在美国、欧洲各地皆开始流行。5:2饮食也就是每周减少两天卡路里的摄取,包括每周正常进食5天,然后每周2天通过只喝汤和吃奶昔,严格限制每日热量摄取为600卡路里,也就是两天节制饮食,另外5天“放松日”正常饮食,可减少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预防心脏病的护心饮食,大家普遍印象是吃坚果,包括核桃、杏仁、榛子、腰果、开心果、山核桃和花生等。
 
5:2饮食包括每周正常进食5天,然后每周2天只喝汤和吃奶昔。

研究:采取5:2饮食的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遵循5:2饮食的人比遵循限制卡路里饮食的人,能在饭后更快速地清除血液中的有害脂肪。这对心脏有长期的好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科学家将此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营养学》杂志上(the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
 
研究人员追踪了15种体重超重人群的饮食情况,并将他们与12名做正常热量卡路里计算饮食的超重人群进行比较,其中女性每天限制在1400卡路里,男性则限制为1900卡路里,对这些小组进行跟踪,直到他们减少体重达5%。研究过程中发现5:2组的速度更快,平均只要59天,而计算卡路里组平均要73天。重要的是,5:2饮食组在完成饮食后明显更健康。
 
萨里大学的科学家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也进行受试者的血液测试显示,他们在进餐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含量少得多。在试验过程中,他们的血压也下降了9%。此外,5:2饮食组也显示出更好的胰岛素生成的迹象,有助于血糖被吸收。

节食成功的关键,必需能长期维持
 
研究员罗讷安东尼博士DrRonaAntoni表示,正如本研究所见,一些参与者努力坚持5:2饮食,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每个人,最终节食成功的关键是找到一种可以长期维持的方法。对于那些表现良好且能够坚持5:2饮食的人来说,这可能会降低对心血管疾病的一些风险影响。

【5:2饮食还有这一些好处】:
 
5:2饮食属于一种轻断食,具有灵活弹性,可根据个人的工作和时间,选择和规划适合自己的断食时间。此种轻断食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还有助减重,并且在各方面改善健康状态,包括:血糖、血压、胆固醇等各种健康指标,以及有助青春抗老。但是,提醒并非人人都适合,最好先咨询营养师。
 

相关推荐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 ·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 ·年龄≥75岁 ·年龄≥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
双嘧达莫片(亚宝)
双嘧达莫片(亚宝)
用于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琥乙红霉素片(利君沙)
琥乙红霉素片(利君沙)
1.本品可作为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过敏或耐药患者治疗下列感染时使用: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 2.肺炎支原体肺炎。 3.肺炎衣原体肺炎。 4.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 5.沙眼衣原体结膜炎。 6.厌氧菌所致的口腔感染。 7.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