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骨折,转身要慢

打个大喷嚏,就腰痛难耐

 
小朋友扑通一声摔倒在地,爬起来拍拍屁股,就跟没事一样。这种场景一旦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变得脆弱,严重的时候,甚至就像疏松的饼干一样。莫说跌倒,有时只要活动的幅度稍微大一点、急速一点,就有可能发生骨折
 
有的老人家,仅仅就因为上厕所的时候,转身取纸(腰椎过度扭曲),就发生了腰椎压缩性骨折
 
还有些老年人,既没有扭过腰,也没有摔倒滑倒过,只是打个响亮的喷嚏,或者乘车时经过了颠簸,这样也造成了脊柱的压缩性骨折。
 
腰椎是整个脊柱负重最大,并且活动又比较多的部位,因此,脊柱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在腰椎。
 
因此,如果老年人摔倒,背负重物(如提菜、抱小孩等)、搬抬重物或腰扭伤后,就感到腰背疼痛厉害,轻微的活动或躺在床上稍稍翻身,疼痛明显加剧,这时就要警惕是否已经发生了脊柱椎体的骨折。
 
脊柱骨折了,有时还不知
 
也许有人会认为打个喷嚏,或者转个身就发生了骨折,这个说法太耸人听闻。事实上,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很是常见。
 
甚至有些老年人因此发生了椎体压缩骨折,但由于骨折程度较轻,疼痛不那么剧烈,在家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就自然愈合了。
 
因此,临床上有时碰到这种情况,MR(磁共振)看到了有“椎体陈旧性压缩骨折”的患者,问起患者本人和家属,他们都一脸茫然,一无所知。
 
值得一提的是,X光片和CT检查都不能区分椎体骨折是刚发生的还是陈旧性的,只有MR检查能够区别两者。
 
对于这种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既往仅有卧床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两种选择。
 
而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除非矫形需要,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两种治疗,都不理想
 
卧床保守治疗一般需要卧床休息3个月,等待骨折自行愈合。这种方案似乎能避免手术风险,但是长期的卧床,会给老人家带来很多风险,如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废用性肌肉萎缩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人,卧床一段时间后,疼痛会有所减轻,他们会因此以为病情已经稳定,就开始下床活动。
 
但事实上,此时骨折并没有真正康复。这时候活动会导致椎体进一步塌陷,使老人的身体重力线向前倾斜,导致其他椎体发生骨折的概率更高,并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老年人发生严重驼背的主要原因。
 
驼背不只是外观上的问题,严重驼背还会导致心肺功能受损、胃肠机能下降。
 
而开放手术,由于创口比较大,对原本就可能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并且修复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来说,又带来了新的创伤。并且患者术后,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这也同样会对接下来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