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号入座,你的年龄每天睡多久才能保持健康?

年纪大了就该睡得少?错啦!

美国睡眠基金会根据最新研究推荐各年龄段人群的最佳睡眠时间是:

0~3月的新生儿:14~17小时

4~11月的婴儿:12~15小时

1~2岁的幼儿:11~14小时

3~5岁的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

6~13岁的学龄儿童:9~11小时

14~17岁的青少年:8~10小时

18~64岁的成年人:7~9小时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睡7~8小时

这样的睡眠状况,要比睡得过少或过多的同龄人更容易保持身心健康。

绝大多数老年人,是因为生理和病理原因才睡得少了。

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原因一:老年人睡得更浅

他们并不像年轻时到了晚上一定时间就会有困意。偏偏呢,他们夜生活一般比较简单,又习惯早早地就上床睡觉。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睡眠驱动力不足,上床了却一直睡不着。

此外由于年龄原因,老年人的深层睡眠减少,浅层睡眠相应增加。而且他们对环境因素(比如声音)更敏感,很容易从浅层睡眠中醒过来。

醒的次数多,就会导致总睡眠时间变少,睡眠质量下降。

长此以往,造成很多老年人白天感到困,会用午睡和小睡来补觉。如果补觉时间过长,还会继续降低晚上的睡眠驱动力,困意更少,造成「睡得少」的恶性循环。

原因二:受生物钟影响,导致起得早

体温、褪黑素、皮质醇,是影响昼夜节律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在老年人身上,这三者的节律,都比年轻人要提前一个小时左右。

褪黑素和皮质醇的变化趋势,跟体温是类似的。

光照,是影响人昼夜节律的另一个因素。

有研究认为,老年人比较缺乏室外活动。而且眼睛本身的退化也会减少接受到的光照,因而影响了自身的昼夜节律。

原因三:疾病带来的影响

年龄增长带来了各种生理系统的变化,即使完全健康的老年人,睡眠也会相应减少些。

而很多老年人并不是完全健康的,疾病对他们睡眠的影响,远远大于生理因素。

至少有一半的老年人的睡眠,会受到这些疾病的影响,比如:

睡眠障碍: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周期性肢体抽动障碍

慢性疼痛和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