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操:改善肺功能、促进慢性病康复的有效方法

呼吸操是一种通过呼吸控制并运用有效的呼吸模式,使吸气时胸腔扩大,呼气时胸腔缩小,促进胸廓运动,改善通气功能的训练方法,尤其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及慢性病的康复。

呼吸操适用于哪些人群?

1、慢阻肺、肺炎、肺不张、肺栓塞等呼吸系统疾病;

2、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3、高位截瘫、肌肉/神经疾病等造成呼吸肌无力患者;

4、有严重脊柱侧弯或后凸等胸廓畸形患者;

5、胸或腹部手术前患者;

6、老年人及长期卧床者;

7、焦虑、紧张、应激状态者。

呼吸操对于慢阻肺病人有什么作用?

作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在25岁以后肺功能就开始逐年下降,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年约下降20毫升。慢阻肺病人这一指标则下降得更快,即使是在急性症状控制后,肺功能仍呈进行性下降,其下降速度大于由于增龄衰老因素而引起的肺功能下降的速度。

这使得病人常发生呼吸困难,并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呼吸困难。这种代偿有赖于辅助呼吸肌的参与,进行胸式呼吸而非腹式呼吸。然而胸式呼吸的有效性低于腹式呼吸,且容易使病人疲劳。

因此,慢阻肺病人积极进行肺功能锻炼才能有效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预防或减轻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而呼吸操是进行肺功能锻炼的有效方式。

常用的3种呼吸操方法

缩唇呼吸

锻炼方法是患者用鼻深吸气,缩口唇作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以上。慢阻肺患者由于细支气管、肺泡及周围组织的破坏,对气道牵张力下降,呼气时胸腔为正压,小气道易受压而提前闭合,导致肺内气体不能充分呼出。缩唇使气道外口阻力增加,于是小气道内的压力相应增加而防止气道塌陷,可避免细支气管由于管壁弹力下降而过早闭合,减少肺泡内气体潴留和防止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后者导致机械通气时患者触发呼吸机送气困难)。

腹式呼吸

在深慢呼吸基础上呼气相腹壁肌肉收缩以协同膈肌上抬(腹部凹陷),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壁肌肉松弛(腹部隆起)。慢阻肺患者由于肺气肿致胸廓呈桶状,吸气时胸廓前后径增加幅度有限,而膈肌下移1cm,可使潮气量可增加200毫升以上。此外腹式呼吸尚能协调膈肌和腹壁肌肉的活动,在急性发作期有可能减轻胸腹矛盾呼吸,提高呼吸困难阈值。

屏气呼吸(深慢呼吸)

训练方法为患者在不感觉费力情况下逐渐增加呼吸运动幅度,减慢呼吸次数。而每分钟通气量不变或呈现下降趋势,使气道解剖死腔/潮气量(VD/VT)比例下降,呼吸效率得以提高。深慢呼吸可减少气道湍流、使气道阻力下降,患者胸闷和气促症状可明显改善。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