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
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的形成。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也是四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
老年痴呆需做哪些检查呢?
早期确诊老年人是否患有老年痴呆,最好尽早带病人到医院检查,利用量表筛查是最简单的方法,医院一般都有一套智能量表,类似于网络常见的测试题,可以对老人的记忆力、思考能力等进行量化打分,从而提供诊断依据。
同时,最好做完神经系统体检;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检查可观察大脑的形态学变化;脑电图可检测大脑的电生理活动;通过血液常规、生化检查(肝肾功能)、维他命B12浓度、甲状腺功能、梅毒血清等检查,可以了解发病原因。
1.神经心理学测验
简易精神量表(MMSE):内容简练,测定时间短,易被老人接受,是目前临床上测查本病智能损害程度最常见的量表。
该量表总分值数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若文盲≤17分;小学程度≤20分;中学程度≤22分;大学程度≤23分,则说明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应进一步进行详细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运用和视空间能力等各项认知功能的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可用于评定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损害程度。
该量表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如穿衣、脱衣、梳头和刷牙等);二是工具使用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使用日常生活工具的能力(如打电话、乘公共汽车、自己做饭等)。后者更易受疾病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
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评估: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和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等,常需要根据知情者提供的信息基线评测,不仅发现症状的有无,还能够评价症状频率、严重程度、对照料者造成的负担,重复评估还能监测治疗效果。
2.实验室痴呆的检查
疑有器质性痴呆的患者应在选择性作腰椎穿刺,血液生化检验,脑电图,脑超声波,同位素脑扫描,头颅X线平片,气脑造影,脑血管造影或CT等检查。
3.做好痴呆的检查需要全面了解病史
首先了解其发病年龄,痴呆者的年龄均相对偏大,再者了解其起病形式及病程,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等常为急性起病,其他原因引起者多为慢性起病。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症状起伏。
4.躯体检验
痴呆本身并无固定体征,但原发病常可出现一定的体征。麻痹性痴呆患者可有瞳孔不整齐、两则不等大,阿一罗瞳孔。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多有角膜老年环、白发及皮肤皱纹。铅中毒患者齿龈可见铅线等。某些原发病常伴有一定的神经系统体征。
老年痴呆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当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忽视,要尽快的治疗。
相关的检查项目如下:
1、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改变。
2、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的弥漫性慢波,α波节律变慢、波幅变低;严重者双侧可同步发放0.5c/s的尖波。脑血流图示,大脑皮质的局部脑血流量减少脑氧代谢率下降。
3、颅脑CT扫描或MRI常显示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大和皮质萎缩、脑沟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