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绝不是营养过剩,恰恰相反,它是因为其他四十多种营养素缺乏,导致缺乏脂肪代谢的酶,肝脏代谢能力下降造成的。
肥胖=营养过剩?
常听说:喝水都长肉!
肥胖只是脂肪过剩,而脂肪只有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才会被燃烧。营养不均衡其实是脏器功能在下降,这是一种代谢性的慢性疾病。
想想20岁时怎么吃都不胖,这是身体机能好、燃脂能力强的表现。如果身体在悄然发胖,说明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那么就该考虑体检,改变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及时调理。
简单的节食减肥其实是陷阱,短期内地体重会下降,减掉的,其实是肌肉和水,脂肪并没有“减”掉。而节食会造成身体更加缺乏营养,导致脂肪代谢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本来脏器功能就在下降,这样“饿”会更糟,所以一旦恢复饮食后反弹很快,越减越肥。
此外,快速减肥并不是好事!
一般来说,肥胖的程度与肝内脂肪堆积成正比,肥胖患者减肥,脂肪肝应该随之减轻。但为什么人瘦了,肝脏反而会“胖”了呢?这是因为减肥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在短时间内使体重骤减,反而有可能使肝功能受损。如果人体在一段时间内始终处于过度饥饿状态,就会动员体内过多的脂肪进入肝脏内导致脂肪肝。
威胁人群:通过纯节食减肥或药物减肥一个月体重下降1/10或以上的人。
如何科学减肥?
前提
1、多余脂肪要代谢分解。
2、不能因为减肥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1营养素“质与量”的平衡
饮食需要多样化,弥补肥胖机体脂肪代谢所缺的四十多种营养素,增加促脂肪代谢所需的肉毒碱(LCarnitine,又叫维生素Bt),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钒,铬等;优化膳食纤维结构:可溶/不可溶的平衡;优化脂肪结构:SFA/PUFA/MUFA的平衡;优化碳水化合物的结构:降低精白米、面、甜食,增加低GI主食比例;优化蛋白结构:增加必须氨基酸占比;合理安排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2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条件致病菌数量的上升及短链脂肪酸(SCFA)产生菌数量的下降是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肠道微生态因素,因此要用包括营养基因组学在内的精准营养手段来精准分析肥胖者的肠道菌谱,降低肥胖相关菌群(如阴沟肠杆菌等)比率,升高原籍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比率,将微生态结构恢复至肥胖前的健康状态。
3吃动两平衡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肥胖者的能量供给要按调整后体重公式循序渐进的来控制。
4心理平衡
减肥者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平和、愉悦、恬静的心情,不能急躁,不能有过大的心理压力,确保微生态-脑-肠轴良好的植物神经活动。
5内分泌平衡
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代谢、增加脂肪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