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到底要不要治?

说到幽门螺杆菌,大家可能并不太陌生。这是因为由它引起的胃部疾病太容易困扰到我们。从胃部炎症到胃部溃疡甚至到胃癌,这些病变可能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那么,幽门螺杆菌是怎样引起这些疾病的呢?它真的这么可怕吗?怎样才能正确的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幽门螺杆菌的一二三。

幽门螺杆菌只存在于胃内,胃液的高酸特性使它不仅能在这种高酸环境中生存繁衍,还会引起炎症和胃黏膜损伤,这就是引发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这种长期的炎症会引起胃黏膜萎缩甚至引发肿瘤。甚至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一些胃外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包括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一些皮肤病,但是这种相关性的强度仍待探究。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了50%,但其中引发胃癌的不足1%。虽然这样的数据看起来并不吓人,却仍然不能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对它的恐惧

既然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有这样的相关性,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直接把所有的幽门螺杆菌都清除掉呢?答案是否定的。不加选择地清除幽门螺杆菌不仅不会有你想象的效果,反而会干扰正常肠道菌群,甚至会引发新的消化系统疾病。

会不会传染?

会传染!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染,“经口”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这也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关。中国人不喜欢分餐制,很多人围餐都不习惯用公筷,这些都是潜在的感染因素。可以说,幽门螺旋杆菌其实就是吃进去的细菌。

如何杀死它?

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不耐热,如果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就可以把它杀死,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行。

另外,家中老人把食物嚼烂了或咬下来再喂孩子,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家人之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以免幽门螺杆菌互相传染。

查出来怎么办?

既然上面提到它有这么多种危害,又那么容易传播,那检查出体内有幽门螺杆菌,治还是不治呢?

目前成人中H.p感染率高达60%-70%,而大部分带菌人群并无相关症状表现,且未导致相关疾病。因此,并非所有的H.p感染者都需要进行根除治疗,是否需要根除治疗,要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诊断,充分评估并谨慎制定对策。

对儿童的检测与治疗不能套用成人标准

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药物代谢的特点,对儿童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检测指征及治疗适应征。通俗地说,就是对儿童是否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以及是否需要治疗,都有更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用药也有不同之处。

总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首先要确定是否必须进行杀灭治疗;其次,如确需进行治疗的,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首次治疗,务求最大可能地首次治疗成功;最后,对于儿童及特殊情况、既往治疗失败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幽门螺旋杆菌4联疗法套装
幽门螺旋杆菌4联疗法套装
丽珠维三联:适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伴有幽门螺旋菌Hp感染者),特别是复发性及难治性溃疡;慢性胃炎(伴有幽门螺旋菌Hp感染者),用一般药物治疗无效而症状又较重者。 兰索拉唑胶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胶体果胶铋胶囊(彼迪)
胶体果胶铋胶囊(彼迪)
本品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溃疡,亦可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阿莫西林胶囊(石药)
阿莫西林胶囊(石药)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曾用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曾用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 -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 -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需要持续NSAID治疗的患者 -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治疗相关的胃溃疡治疗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