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丨4岁女孩成功植入腹部皮下心脏除颤器,挽回生命

   香港玛丽医院为一名年仅4岁病童,做了腹部皮下植入心脏除颤器手术,成为了全球首例腹部皮下植入心脏除颤器的个例。

  4岁女孩患心室纤维性颤动
 
  年仅4岁的女孩王芊懿被爸爸妈妈发现脸色极不正常,并且呼吸困难,于是立即送往医院抢救。经过检查,王芊懿出现的是心室纤维性颤动。
 
  心室纤维性颤动就是心脏不能正常进行收缩了,导致心脏的泵血不足。这会导致患者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皮肤苍白,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抢救甚至会导致死亡。
 
  心脏除颤器可挽救病人生命。心脏除颤器会感应病人心跳,当发现患者心律不齐时,会自动产生电击,令患者心跳回复正常。
 
  (图)
 
  传统的心脏除颤器植入手术并不适合
 
  图中是植入的传统心脏除颤器(ICD)。但由于芊懿还比较小,传统心脏除颤器体积太大,并不适合她。
 
  另外安装传统心脏除颤器,需要将电机线植入心血管内,可能会出现阻塞血管的情况,面临二次手术的风险。
 
  而全皮下植入式心脏除颤器(S-ICD),就不需要将电极线植入心脏和血管内,可以保持完好无损,也能起到电击的效果;可以避免血液感染和血管阻塞,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会限制手臂的活动。
 
  这次手术难在哪里
 
  一般而言,全皮下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手术,是将除颤器植入在腋下下方,但是芊懿年龄比较小,装在胸腔侧皮下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使仪器凸出,出现磨损而导致感染。
 
  于是儿童心脏科的医生们建议采用腹部植入心脏除颤器的方法。而负责手术的区永谷医生表示,全球都没有在腹部安装新式除颤器的先例,并两次反对了儿童心脏科的建议,但最终对方用测试数据说服了他。
 
  尽管从未有过在腹部植入心脏除颤器的先例,可儿童心脏科团队做了多次的心电图测试,模拟了除颤器从腹部到心脏的电击实验,经过反复的测试,最终用充分的数据说服了区永谷。
 
  手术大获成功
 
  新手术在芊懿的腹肌内放置了除颤器,并在胸骨皮层做了切口放置电极线,最后将二者相连就完成了。术后芊懿的伤口愈合得不错,比传统的方法创伤要更小。
 
  安装成功后,芊懿出现了一次心室心搏过速,随后除颤器在10秒内就产生电击,使心率回复正常。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芊懿的生命,并且也开创了新式的腹部安装方法,未来可以帮助更多的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脱离生命危险,点亮了未来的希望。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