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汤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一碗味道鲜美又营养的汤是如何煲出来的呢?关于煲汤的学问,你需要知道这些。

煲汤的时长
那些所谓的老火靓汤,耗费四五个小时熬出来的汤,与只煲了两个小时的汤相比,二者营养成分几乎没有太大区别,而且时间过长反而导致汤中的嘌呤含量增多,痛风患者、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喝熬制过久的汤,以免加重病情。
骨头汤一般煲2小时即可。
猪肉、牛肉、鸡肉汤煲1~1.5小时即可。
鱼汤煲0.5小时即可,由于鱼肉比较细嫩,不宜煲太长时间。
蔬菜汤煲10~20分钟即可,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营养流失。
煲汤的用水
有些人习惯在煲汤时,等水沸腾之后再放入食材。那热水煲汤与冷水煲汤对汤的营养有没有影响?
推荐的做法是用冷水煲汤,当食材随着水温逐渐上升,食材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慢慢溶解在汤水中,味道更佳鲜美;如果食材骤然投放在沸腾的开水中,食材突然受热,肉类表面的蛋白质容易马上凝固,则无法更好地溶解在汤水中。
关于喝汤还是吃肉?
煲过汤的人都知道,汤由食材与水组合而成,汤水中本只有清水,只是食材中的营养在煲的过程溶解到了汤水中,才使得汤水有了营养。
事实上,肉类在煲过之后,只有一部分可溶解性物质从肉质流走到汤水中,一般来说,汤水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2%,而肉块中的蛋白质含量有15%~20%。另外,一些钙、铁元素溶解在汤水中的量非常少,因此想要补充更多营养的话,还是要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