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小心!

  数据显示,近年来,髋(kuan)部骨折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第三大老年人“杀手”。老年人骨质疏松,仅轻微外伤就易造成骨折,尤其以髋部骨折最常见。
 
  老年人髋部骨折,一年生存率大概是50%。也就是说,骨折一年后,有一半的老年人会因跌倒离世。
 
  髋部,即股腹沟部位,是躯干与腿相连接的部位。如同许多慢性病,因髋部骨折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因为髋关节部位所处位置的特殊性,骨折后的患者治疗选择往往很困难。
 
        髋部骨折为什么这么可怕?
 
  其实如果单纯就髋部手术技术本身而言,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骨科医生在1-2小时就可做好这手术。髋部骨折的患者,年龄都比较大,身体条件相对较差,很多人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病。面对这种患者,即使再厉害的骨科医生也会考虑一个问题:他的身体能否耐受这1-2小时的手术?万一手术台上发生意外怎么办?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手术有风险,那就别做手术了呗。
 
  但髋部受伤后,不做手术的话,老年人行走困难,最短也要卧床3个月。患者因为疼痛,只能平躺,翻身和坐起都实现不了,导致肺部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时间一长,非常容易形成坠积性肺炎,甚至引起全身的感染。
 
  发生大面积肺栓塞的患者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的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很多会在1小时,甚至十几分钟内莫名其妙的死亡。即使是急救医生及时赶到也很可能回天乏力。所以对于肺栓塞,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预防。
 
  此外,同样麻烦的并发症还有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卧床后极易产生的褥疮。这些并发症,无论哪一种,都可能致命。
 
  髋部骨折如此可怕,难道得了它就只能等死?
 
  如何应对髋部骨折?
 
  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老年股骨颈骨折:多采用假体置换(人工股骨头、全髋);或内固定手术(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或侧方钉板系统固定。这类微创手术,30分钟左右可完成,大多数老年患者都能耐受。
 
  髋部手术治疗的优点
 
  ①骨折固定或关节置换之后,能有效消除疼痛;
 
  ②术后即可坐起、翻身,有利于心肺等重要器官的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
 
  ③有利于排便和皮肤护理;
 
  ④如果体力允许,术后早期即可在保护下床站立、练习行走;
 
  ⑤约1/2的患者经功能锻炼,在2~3个月能基本恢复到骨折前的活动状态。
 
  温馨提示:如果家中老人髋关节骨折了,到底应该选用哪种方法进疗,应该交由专业的专科医生进行分析、评估,以医生的专业判断为参考进行选择。
 
  术后护理
 
  1、可以根据术后身体状况,进行康复训练。不要一直躺在床上,合理的康复运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术后功能的恢复。
 
  当然,术后锻炼的时间、负重的多少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
 
  2、术后不提倡长期使用抗生素;可用抗凝药物,降低术后血栓的风险,一般可以用到术后6周,口服或者注射。
 
  3、建议穿用弹力袜或者加压靴子。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