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液透析完会感觉头晕、恶心?
刚开始血透的患者,最容易发生的就是“透析失衡综合征”,常于透析中或者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
患者有可能表现为较轻微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倦怠、烦躁、视力模糊、方向障碍;严重的症状可以出现肌肉抽筋、头晕、厌食;更严重的可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如抽搐、昏迷。
这是因为刚透析时,血液中的毒素水平高,透析使得毒素水平快速下降,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一下没适应,引起脑水肿,出现上述症状。
还有哪些人会出现这样的透析失衡综合征?
透析失衡综合征主要危险因素是:
1)首次透析
2)透析前尿素氮高于60mmol/L;
3)慢性肾脏病患者急性加重的患者透析;
4)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
5)老年患者;
6)儿童患者;
7)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的;
8)有其他导致脑水肿的疾病,比如低钠血症、肝性脑病、恶性高血压等;
9)任何能够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情况,比如脓毒血症、小血管炎、血栓性微血管病、脊髓炎、脑炎等;
医生会如何处理呢?
因为刚开始血透的患者容易出现,因此医生一般会有一些预防措施,如缩短透析时间:第一次透析两个小时,第二次三个小时,第三次四个小时,经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透析,患者一般不会发生透析失衡。经过这三次透析,以后就可以进行一周三次,每次四个小时的规律透析了。
对于液体过多的患者,可能会建议先行超滤治疗,之后再行常规透析治疗。
有这类的症状,如果你的医生没注意到,要尽快和医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