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纠正动静脉内瘘狭窄使之适合进行血液透析,是否相比于等出现动静脉内瘘功能功能障碍的迹象之后再去干预,更能够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呢?目前尚无一致结论。近期,加拿大学者PietroRavani等人通过检索Cochrane肾脏移植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的数据,用系统回顾及荟萃分析的方式对预防性和延迟性干预动静脉内瘘的利弊进行了评估。
研究共纳入了14个研究(1390名研究对象;随访6-38个月)。结果发现,相比于延迟治疗,预防性纠正动静脉内瘘狭窄并未降低动静脉内瘘失功能的风险(RR,0.81;95%CI,0.65-1.02;I2=0%),但是显著减少了血栓形成(RR,0.79;95%CI,0.65-0.97;I2=30%)。相比移植物亚组,治疗在预防动静脉内瘘失功能(P=0.05)和血栓发生(P=0.002)方面的疗效在瘘管亚组更显著。对于死亡率、路径相关的感染、住院日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异质性较大,准确性不高。
故而,对一个尚有功能的动静脉内瘘进行预防性纠正并不能提高瘘的使用寿命,现有的证据不足以指导临床实践和卫生政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