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麻麻每多了解一点常识,宝宝就离疾病远一步。今天介绍一项被大部分家长忽视,但又被肾病专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疾病预警。
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入园、入学体检,以及每年的例行体检都没有加入这项检查。那就是---尿常规!相信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做过这项检查,家长也不清楚为什么要查。
为什么要强调这项检查的重要性?
与成人肾脏病一样,小儿肾病也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只有尿检异常。因为常常不能及时被发现,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但儿童肾脏病与成人不同的是,只要发现早,治疗及时,方式正确,很多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儿童肾病患者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而目前已知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不少成年人的肾脏病就始发于儿童时期。小儿常规体检尿常规,有助于及时发现早期肾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
当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的时候,贝贝妈妈不以为然,不就是尿里有点泡泡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现在的老师连这点事也要强调,这么小的孩子查什么尿常规?直到后来,突然觉得贝贝变“胖”了,到医院做了一些检查,大夫告诉她才知道,贝贝不是胖了而是水肿,尿中有泡沫是因为尿蛋白含量多,根据检查结果,孩子初步诊断是肾病综合症,贝贝妈这才意识到事情并不是她想的那么简单。
那做了尿常规,显示有尿蛋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孩子尿检出现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问题。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尿常规中蛋白的意义
蛋白尿是如何形成的呢?
众所周知,尿是我们肾脏形成的。我们全身的血液通过肾脏时,其中的废物、毒素都会通过尿的形成排泄出去。因为肾脏会把血里的蛋白又回收到血里,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尿中是几乎没有蛋白的。
但是如果当肾脏的屏障功能和重吸收功能等出现了问题,使本来应该被重新回收到血里的蛋白,从尿中漏了出去,就形成了蛋白尿。
蛋白尿一般分以下几种
1、一过性蛋白尿
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这种蛋白尿的形成是一过性的,有可能是发热、情绪激动、激烈运动等造成,没有肾小球基底膜的改变,这种情况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等诱因去除,尿蛋白也就没有了。
2、体位性蛋白尿
主要表现为站立时间长后出现蛋白尿,平卧位后可消失。部分与胡桃夹现象(想要了解更多胡桃夹现象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相关,这部分患儿也是不需要治疗的。
3、溢出性蛋白尿
就和溢出来似的,血里的蛋白因为一些疾病,增加得太多,通过肾脏时,超出了肾脏重新回收的能力范围,导致溢出。这些蛋白有可能是肌球蛋白、本周蛋白等,都需要在小儿肾内科进一步检查,明确是什么原因。
4、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是我们肾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它过滤,如果肾小球的屏障功能出现问题,使本不能通过屏障的蛋白通过了,这样尿液中出现蛋白,就叫肾小球性蛋白尿。造成的病因主要有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这种原因的蛋白尿都需要于正规医院就诊,在饮食上需要低盐以及优质蛋白的饮食,必要时还需要限制每天喝水、喝汤的量。
5、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也是肾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重新的能力下降时,很多在肾小管外的疾病和原因都能影响肾小管的功能,比如一些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中毒(镉、铅、庆大霉素等)都会造成。这一类的蛋白尿也需要去医院正规就诊及治疗。
可以用一张流程图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
家长应该如何做?
虽然有一过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这种不需要治疗的蛋白尿的种类,但从上面的图大家可以知道剩下的其他原因的蛋白尿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所以还是希望家长们在发现孩子尿里出现泡沫,检查尿常规异常的时候,不要太掉以轻心,及时的去专业的医院就诊,以明确蛋白尿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