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预防中心静脉狭窄
对于临床工作者,应该有保护外周血管的意识,特别是和终末期肾病有关的工作者。
对于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即ESRD或者可能进入ESRD的患者,我们应该避免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以及PICC置管:
1)血肌酐>265.2mmol/L;
2)eGFR低于50ml/min;
3)蛋白尿大于150mg/d的糖尿病患者;
在为血液透析患者寻找以及建立长期血管通路之前,需要评估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心静脉置管历史。如果存在置管历史,需要行上肢血管彩超,或者静脉造影检查,如果没有损伤才可以在前臂建立动静脉内瘘等透析通路;
如果一定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首选的置管位置为右侧颈内静脉,其次是左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不能用来置管,除非不打算在前臂建立透析血管通路。
因为心脏起搏器的置入很容易损伤中心静脉,因为经静脉放置起搏器是必须的操作。因此,对于ESRD患者,需要在对侧进行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所以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其起搏器的置入需要慎重;且对于需要起搏器置入的ESRD患者,我们应努力保护中心静脉。
2中心静脉狭窄的诊疗规范
当一个血液透析患者发现有中央静脉狭窄的证据时,应该第一时间行静脉造影检查。延迟造影可能导致静脉完全堵塞。早发现以后,应该想尽办法保存这个血管通路。
另外,很重要的是,不是所有的锁骨下静脉狭窄和堵塞的患者都有症状。对于慢性狭窄的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因为对侧血管会形成侧支循环。这类患者如果持续无症状,最好不要处理。
如果这类患者有症状,或者因为中心静脉狭窄有血流动力学的问题,则应该开始治疗。初始治疗一般是球囊扩张。如果球囊扩张后,过一段时间血管重新收缩回去,则应该考虑静脉内支架植入术。
尽管直接的中心静脉血管重建是非常复杂的,对于那些完全堵塞的有症状的损伤患者,对于支架后血管成形失败的患者,或者在支架术后很快复发的患者,应该找血管外科医师进行商量,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锁骨下静脉内的狭窄(建议静脉搭桥术,可以缓解中心静脉高压);
2)在颈内静脉附近的血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