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而蛋白尿严重程度是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肾内科医生和患者都非常关注蛋白尿情况。
目前临床检测尿蛋白的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
如下图所示我们常查的尿常规,反映的是尿蛋白定性:
而24小时尿蛋白检测反映的是尿蛋白定量:
能反应尿蛋白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一般来说,随着尿常规中尿蛋白1+,2+,3+,4+阳性程度的增加,24h尿蛋白定量结果也随着增加,但并不一定是肯定的关系。
例如,在临床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患者2+的蛋白,做24小时定量,比1+的患者定量要少;也有这次检查2+,上次3+,但这次24小时定量结果却比上次要多。因此,定性的结果和定量并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
尿常规检查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生理节律、体位,运动,喝水等等,临床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因此,各种临床标准仍然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来确定蛋白尿水平,以及治疗方案。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使用更加详细的尿蛋白成分分析(如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α-1微球蛋白浓度测定)来决定治疗方案。
24小时尿很好的避免了喝水、体位、生理节律等影响因素,但留取方式是否正确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具体如何留请看留24小时尿有什么讲究?
有些人留取24小时尿液不方便,特别是针对儿童,随意尿的尿蛋白/肌酐或者白蛋白比肌酐是一种可行的代替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