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真的像上述的那么可怕吗?一起认识下乙肝和怀孕的相关知识吧!
乙肝传播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3种
1、宫内感染:
主要发生在孕晚期
2、分娩期感染:
由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产程中的血液、羊水、尿液、阴道分泌物均含有乙肝病毒(HBV),新生儿皮肤、黏膜接触这些体液会被感染。
子宫收缩时胎盘绒毛毛细血管破裂,致少量被感染的母血渗入胎儿血循环,可造成新生儿的产时感染。
3、产后传播:
婴儿每天进食大量母乳,长达数月,一旦消化道黏膜有小的损伤,HBV可通过破损处进入血循环,有可能感染。
了解这些后,在备孕期及产后,我们应该做哪些预防措施呢?
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
1、HBV产前准备及筛查
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首先应由专业医师评估其肝功能。若肝功能始终正常,可正常妊娠。若肝功能异常,经治疗恢复正常,且停药6个月以上复查肝功能仍正常者,则可妊娠。孕前及产前检查HBeAg和HBVDNA载体以判断母婴传播风险,必要时转诊至传染病专科接受诊疗服务。
2、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
所有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应按照《预防接种规范》中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程序,完成3次乙肝疫苗接种。有条件地区,在完成3次疫苗接种后1-6个月,即7个月龄到1周岁期间,可进行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检测(乙肝五项),判断免疫效果。对于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育的新生儿,均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最好12小时内,越早越好)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100U。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
温馨提示:HBIG必须与乙型肝炎疫苗的注射部位不同,也不可与乙型肝炎疫苗吸入同一注射器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