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常见到什么程度呢?
你随机在街上选取100个人做肾脏相关的检查,大概会查出10个人有这个病。从小孩到老人,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生。
除了我们常说的“慢性肾炎”,还包括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引发的高血压肾病,各种药物引发的间质性肾炎,以及一些先天性肾脏疾病、遗传性的肾脏病等等。
在临床上,不同的慢性肾病患者,疾病结局差异巨大。有的确诊后,直到寿终正寝也没发生肾衰竭;有的确诊后,几个月或者几年时间就快速进展为尿毒症。
而即便是尿毒症患者,疾病结局也不一样,有的尿毒症患者通过移植或透析能活几十年,有的却没两年就去世了。
什么样的慢性肾病患者的疾病结局更好?他们通常都具备哪些特点?
1发现早、重视早的患者
肾病的症状非常隐匿,只有一部分人因为“水肿、肉眼血尿”等症状或是体检,及时发现,很多人因为没症状也从不检查而忽视了肾脏健康。因此这个病也被医生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发现并且足够重视,并不容易。
但,越早确诊,意味着留给医生的余地就越多,患者预后相对就越好。
我们把慢性肾病分为5个期:
1)肾小球滤过率在90ml/min/1.73m2(以下省略单位)以上,叫慢性肾脏病一期;
2)二期是肾小球滤过率在89~60;
3)三期肾小球滤过率是59~30;
4)四期肾小球滤过率是29~15;
5)肾小球滤过滤低于15是慢性肾脏病五期。
如果发现时,肾功能尚处于1-2期,是比较早的。4期才发现,是比较晚的,也不少人发现时就已经5期了,5期也被称为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期),表示要为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换肾)做准备了。
2哪些类型相对更好
慢性肾病包括很多种类,不同疾病类型,预后也会有差别。
在各种肾病中,急进性肾炎、淀粉样变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已经肌酐升高的多囊肾、持续不缓解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这些疾病类型,通常肾功能更不容易稳住。而微小病变、膜性肾病,通常预后相对更好。
处于中间的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肾炎等,个体化差异比较大,不但跟发现早晚,还与患者的蛋白尿、血压等指标控制程度有关,如果指标持续控制不佳,持续蛋白尿大于1g、血压高等情况更容易出现疾病进展。
3懂得保养、更懂得配合医生的患者
一个发现早、疾病类型也不错的患者通过不断“作”,可以“作死”自己;一个发现晚、类型本来没那么好的患者可以通过积极治疗、配合好医生,平时好好保养,反而笑到最后!
慢性肾病的抗争路程是一条长长的路,起跑线不代表一切。我们临床看到太多患者起跑线在前,却因为各种无知却没能笑到最后。
患病后的各种常识,是必须慢慢学习的。
懂得保养,更懂得配合医生的患者,才是笑到最后的患者!
4心态乐观、平和的患者
心态的调整贯穿于慢性病始终。好心情,是治病的良药,心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预后更好。
5最终要的一点:定期随访的患者
慢性肾病患者不论去看多么顶级的专家,也不能抱着“速战速决、指标好转就再也不用管了”的心态。
因为慢性病的治疗过程通常比较长,观察期也很长。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可能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的时间,这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有的人急的时候恨不得坐火箭看专家,要求必须立刻马上达到病情缓解;不急的时候整年整年也不去复查。这样对待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是绝对不行的!
病情处于急性状态,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随访一次。病情稳定,3个月左右随访一次。非常稳定的,3~6个月随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