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规律是胃肠病吗?这些知识您应该知道?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说感觉“吃饭不香了”、“吃得不舒服”,你知道吗?长时间吃饭不香,小问题可能会变成大毛病。看看你有没有下面这些症状?

  1、进餐前腹痛,餐后疼痛消失,有疼痛→进食缓解→疼痛的典型规律,一般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食欲不振,有早饱感,上腹不适,缺乏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并伴有消瘦乏力者,应警惕胃癌

  3、自觉食欲很好,但反复出现进食时食管内有异物阻挡,发展到吞咽困难,由吃固体食物到吃流食,并逐渐消瘦,应警惕食道癌

  4、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感到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胛骨下方或肩部者,很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症。

  5、饭后、站立和劳累后腹胀加重,平卧时减轻,经常厌食、气短,有时便秘或腹泻,身体较为瘦弱者,可能患有胃下垂

  6、饭后半小时发生腹痛,有饥饿感,同时上腹隐痛,吐酸水,很可能有早期胃炎或溃疡。

  7、饭后1小时发生上腹部或胸骨后烧灼感或灼痛,吃饭过程中出现呕吐情况,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

  8、饭后不久即发生呕吐者,可能出现了胃与十二指肠病变。

  大便中的胃肠病信号

  从大便的重量来说,正常成人在一般的饮食条件下,大多每日可排便1次,其重量为100~300克,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具体情况可随食物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而不同。以摄取细粮及肉食为主者,粪便细腻而量少;进食粗粮特别是多量蔬菜后,因含粗纤维质多而粪便量增大;若胃肠、胰腺有炎症或肠道功能紊乱时,因分泌、渗出及消化吸收不良而使粪便量增多。

  从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来说,正常成人粪便为黄褐色、圆柱状软便,婴儿粪便则呈浅黄色或金黄色。

  胃肠专家告诉我们,判断健康粪便有4条标准:

  1、频率:每天不超过3次,每周不少于3次。

  2、颜色:浅黄色到黄褐色。因为受到胆色素的影响,深浅不一。

  3、形状:香蕉形,含水量60%~75%。

  4、时间:5~10分钟内排泄完毕,不需太用力,有充分的黏液包裹,不会有排不尽的残便感。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