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可自己拔慢“肾命”之钟

  高蛋白饮食,对肾脏病病人极为不利

  其实,在使肾脏疾病恶化加快的因素之中,像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病人自己可以掌控的,至少在饮食上是可控的。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人而言,忌甜食、零食,少吃稀饭、面条等。这是由于稀饭和面条容易消化,因此也容易导致餐后血糖迅速升高。

  而为了减少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要吃得清淡,控制盐的摄入。

  我在这里警告大家:“高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病人来说十分有害”。我见过一个患肾炎的小孩,吃了父母给他煲的猪蹄后,眼睛球结膜肿得突出眼眶,像灯泡一样,看上去非常可怕。

  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像肉类、海鲜、牛奶、鸡蛋、豆腐等皆属于高蛋白食物,多数病人不需要过早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但到慢性肾脏病2期(或血肌酐高于120μmol/L),或者合并蛋白尿的患者,就应该进行蛋白摄入的限制了。为了更好的做到限制蛋白质摄入,医生通常会叮嘱患者进行素食,也就是广州人所说的“吃斋”。

  肾脏病病人肾功能到了第3期或第4期时,多数会合并高尿酸血症。对于合并高尿酸血症或高尿酸性肾病患者,饮食就要更加考究,如动物内脏(猪肚、猪大肠等)、沙丁鱼、老火汤、各种菜汤、炖品、啤酒等都十分忌讳。有个老太太因病住院,为了“食补”,家人天天煲老火汤给她喝,老太太的尿酸一下子急剧升高4倍,甚至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而需要进行急诊血液透析治疗。我常常对一些慢性肾脏病病人千叮咛万嘱咐,当肾脏病到了第4~5期时,千万不要喝老火汤。

  有蛋白尿的病人,对蛋白的摄入要求更加严格。蛋白尿属于大分子物质,当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时,可经肾脏从尿中排出。肾小球滤过膜就像一个筛稻谷的筛子,如果筛子出了问题(肾脏疾病),不但细沙子(人体的代谢废物)被筛出去了,连稻谷(蛋白质)也会被筛出去,长此以往,筛子也更加容易受损、坏掉。

  因此,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病人,我强烈建议实施低蛋白饮食,即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只能摄入0.8~1克,并以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为主。植物蛋白质(大豆类及豆制品)中,因含有大量非必需氨基酸,可加重肾脏负担,故出现蛋白尿的病人应少用。

  那么何时开始低蛋白饮食呢?

  我建议,在肾功能损伤到达第2期或合并蛋白尿时就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即使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第3~4期,也不为迟,但一般早控制,早受益。

  低蛋白饮食,是否会营养不良

  很多病人会因此而担心,低蛋白饮食是否会导致营养不良?

  我在这里指出:“完全不必担心。我们的世界有肉食性动物,也有很多素食的动物,并不存在素食者就会营养不良。很多佛教徒完全吃素,并没有佛教徒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过其他人群的报道。其次医生也会对极低蛋白饮食患者的营养状态定期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辅以必需氨基酸治疗。”

  营养师也精确计算过,如果每天摄入“250克的米饭+500克的青菜+500克的水果”,其中含有的蛋白质已基本可以满足人体需要。这时再补充一个鸡蛋白和50克瘦肉,营养就非常不错了。这样做,血压、血脂、尿酸都可以控制得非常好。实际上,我们摄入的葡萄糖和脂肪在体内都可以转化成氨基酸,再合成蛋白质,而我们摄入的蛋白质的大部分都在体内分解为氨或尿素氮随尿和粪便排泄掉。

  总而言之,慢性肾脏病病人在饮食上应做到:低盐、低嘌呤、低蛋白、低脂肪,尽量少喝老火汤、菜汤、炖品。

  饮食控制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降低血压、降低蛋白尿、降低尿酸、降低血磷,延缓肾功能衰竭,而这些事关健康的大事可完全掌控在患者自己的手中。“肾病病友们,让我们自己来拨慢我们的“肾命”之钟吧!”我经常这样号召我的病人。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