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是位于脖子中间的一个酷似蝴蝶的器官,是掌管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人体发动机”。这些年来,甲亢、甲减等甲状腺疾病日渐困扰国人,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不过,甲状腺癌属于一种相对“懒惰”的肿瘤,俗称“懒癌”,意思是它的发生发展比较缓慢,生存率相对较高。
甲状腺癌预防和早期发现
预防和早期发现甲状腺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是有效避免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癌最简单的手段。研究报道甲状腺癌在女性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男性患者的6倍,其中,除了与女性激素有关外,精神和情绪因素也容易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要尽量避免受到放射线物质的照射,特别是婴幼儿及儿童。放射线照射或者接触放射线物质是导致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避免过量长期吃碘含量过高的食品。已经发现的甲状腺结节疾病,特别是甲状腺腺瘤病、结节性甲状腺肿,如暂不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定期复诊,一般6个月至12个月,检查颈部B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一旦出现结节的异常增大、激素水平的明显变化,要给予积极的诊断和干预。
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及既往有甲状腺癌病史的患者,是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癌复发的高危人群,要更加重视,必须定期复诊。
多数甲状腺结节,特别是良性结节生长进展缓慢,不容易被发现,很多是在体检时通过医生触诊和B超检查被发现,因此,定期体检,每年至少1次。进行颈部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对于女性来讲,应当更加重视甲状腺的体检。
如出现甲状腺激素亢进或减退的症状,或者出现突然的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吞咽不畅等症状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甲状腺疾病。
个人日常生活中,应当定期观察或触摸自己的甲状腺,了解有无明显的肿大、双侧不对称、肿物形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对于女性朋友和老年朋友应当更加重视平时生活中的自检。
甲状腺肿瘤术后饮食
手术后初期一般采用特殊途径供给营养,如静脉高营养。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以先给清流食或流食,逐步过渡到半流食,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依次过渡到软膳食或普通膳食,以要给病人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为了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或尽快接受其它治疗,术后病人原则上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营养膳食,如牛羊肉和瘦猪肉,鸡肉,鱼、虾、鸡蛋及豆制品,可以给病人多喝牛奶、藕粉和鲜果汁,以及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营养均衡,食物新鲜,口味清淡;控制碘的摄入量,缺碘地区要补充碘,多食些含碘丰富的食物,如食用加碘盐、海带、紫菜、虾米等;多吃新鲜蔬菜,如白菜、芹菜等;多吃新鲜水果,如柑、橙、板栗等;忌辛辣食物。
1、食谱结构要合理,病人食谱切不可简单和单一。应该是品种多,花样新,结构合理,在制作食谱时,要尽可能做到:清淡和高营养优质量相结合,质软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相结合,新鲜和食物寒热温平味相结合,供应总量和病人脏腑寒热虚实证相结合。
2、烹调方法和进食方法要讲究,设法增进病人食欲在食物的选择,制作,烹调上,应创造食物良好的感观性状,在味,色,香,形上下功夫,尽可能的适合和满足病人的口味爱好和习惯。还要根据病人的消化能力,采取少量多餐,粗细搭配,流质,软食与硬食交替,甜咸互换等形式进餐。吃饭时要创造愉悦气氛,尽量与亲属同进食。吃饭前,尽量避免油烟味等不良刺激。在病人放、化疗间歇期,抓紧食欲好转的有利时机补充营养。
3、癌症病人每日从食物摄入的总热量一般尽可能争取不低于正常人的最低要求,即每日在10千焦以上,因为癌症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高,合成代谢功能减低,营养处于入不敷出的负氮平衡状态,故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要增加。一般每日摄入蛋白质应达到1.5克体重以上,而且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肉类,豆制品等。
做完手术的病人,可能会有恶心、呕吐、食量减少,可吃一些桂皮、薏米、沙参、芦根、玉竹、云苓等等,同时,术后要在床上坚持活动,下床后坚持全身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免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