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太热家中药品会坏掉吗?听听药剂师怎么说~

  天气炎热,太阳晒得人快融化了,大家纷纷吐槽:屋里就像蒸笼一般,高温天气让整个人都不好了。别说人,家里存放的药材、药品,若是保存不当,也会不好了,要么是药效大打折扣,要么干脆失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吃了这些药,不单病治不好,还可能损害健康。如何才能让药品安全度夏呢?

  炎热天气把退热栓热融了

  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在药物储存上不太留心,往往会将各种不同类型的药品存放在一起,到底这样放合不合适却少有关注。市民张先生家的药品,基本全都塞在电视柜的抽屉里。打开抽屉,里面有成人的感冒药、肠胃药、皮肤药膏、跌打药等,还有儿童退烧用的混悬液、退烧栓等。前不久,张先生5岁的儿子突然发烧,家人从抽屉里拿出退热栓来准备给孩子退烧,结果把退热栓从包装中掰出的过程中,退热栓已经被热得变软,一下就掰断了,没法使用。后来,张先生才知道,原来退热栓最好要放在冰箱里保存,否则天气太热会把它给热融了。

  药剂师:家用药材量少,适合冷收藏

  那么,家里的药材、药品该怎么存放才正确?

  药剂师提醒,炎热的夏天里湿气较重,家中存放的一些名贵药材最好放冰箱内保存,特别是一些贵重的药材,如冬虫夏草、人参、燕窝等,既可以防虫又能防潮。“主要做好‘四防’:防霉变、防虫蛀、防变色、防走油。大多数药材容易受潮霉变,虫蛀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失效,有些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损害健康。”杨燕说,市民可以利用“对抗同贮法”合理搭配存放药材,利用药材的辛辣香味起到防蛀防霉的作用,如丹皮与淮山、白术同贮等。

  一些香味较浓的药材,如藿香、紫苏等怕热。这是因为挥发油是许多中药材中发挥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一般能闻到浓浓的香味。这些药材味道变淡,药效也会减小。加热、煎煮都会加速挥发油的散发,因此要把它们放在离热源较远、阴凉干燥处保存。煎煮时也应该后下,以免降低药效。

  果实、种子类的药材如当归、麦冬、枣仁、杏仁等容易走油,怕潮。药材中含油的物质容易析出药材表面,像是有一层油,即叫“走油”,这些药材应该注意干燥贮存,避免走油后失去光泽而失效。

  人参、田七、黄芪等容易受到虫蛀的药材怕虫,这类中药材在采集和保存时可能会有虫侵入或是带有虫卵,引起虫蛀。药材受虫蛀后会发生蛀洞和蛀粉,有些害虫繁殖迅速,可能也会让药材报废,虫蛀严重的药材应及时丢弃。

  药材有本身的颜色,这些药材可能在变色的同时药效降低。有些含酶高的药材容易发生氧化变色;日晒或温度过高也会引起变色,所以丹皮等容易变色的药材应避免日晒。当然也可以采用硫磺熏蒸的方法来保存,但这样会产生残留毒素,所以冷藏法比较适合家庭中药材量少的情况下使用。

  西药根据说明书或冷藏避光或常温保存

  除了中药材,家里常备药中的一些西药,根据不同的种类、不同剂型,对储存要求也有不同。说明书中常见的贮藏温度一般有4种,包括常温处(10~30℃)、冷处(2~10℃)、暗凉处(避光不超20℃)和阴凉处(不超过20℃)。所以,有的药品要用冰箱冷藏,有的要避光,还有的常温保存即可。如胰岛素、调节胃肠功能的活菌制剂等应冷藏保存;外用的栓剂因为气温过高可能出现软化现象导致使用不方便,可以放在冰箱冷藏保存,如退热栓等;搽剂也应该在使用后拧紧瓶盖,防止酒精因温度高而挥发;一些干混悬剂在加水后应放入冰箱冷藏;对于片剂和胶囊打开包装后,要防止药物吸潮,最好存放在避光处,不同的药品一定要分开盛放;外用的乳膏保存温度过低会引起基质分层,影响乳膏的均匀和药效,在室温存放即可。

  此外,要将内服药和外服分类存放,选择家中最凉爽干燥处,避免药物受热、日光照射,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掌握用法用量和储藏方法。发现药品超过有效期,变色、松散、斑点、胶囊有黏连、开裂、虫蛀、霉变、眼药水混浊等情况时,应及时丢弃处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