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丧失,需要外界提供胰岛素来模仿生理胰岛素作用规律。来自比利时Leuven大学的Mathieu教授总结出胰岛素类似物治疗1型糖尿病的优势,并发表在Naturereviews.Endocrinology杂志上。
胰岛素代替治疗有哪些难点?
胰岛素应用的主要难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人体β细胞分泌胰岛素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而胰岛素替代治疗是将胰岛素注入皮下,吸收入血再发挥作用。2.胰岛素代替治疗没有反馈或抑制胰岛素释放的机制,这就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
1980年一项血糖控制与并发症相关试验(DCCT)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防止1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该项研究也建立了1型糖尿病的四针治疗方案,同时还强调了胰岛素替代治疗T1DM的局限性,胰岛素强化治疗低血糖风险增加了三倍,这些不利影响可能是由于缺少胰岛素释放反馈机制,但也可能由于胰岛素治疗量与人体需求量不匹配。
普通胰岛素与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结构相同:由6个胰岛素分子和2个Zn2形成的含锌胰岛素六聚体,当普通胰岛素进入血液,立即解离成单体,并能够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这意味着静脉注射胰岛素的降糖作用立即起效。然而,当普通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六聚体必须吸收分解入血才能够起效。因此,皮下注射会延迟(跟注射部位,血流速度和温度相关),这也是餐前大剂量提前15~30min注射的原因。
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有哪些优势?
1.快速起效
2.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
3.减少低血糖风险
4.喜爱零食的患者更适合胰岛素类似物
5.灵活性(餐时注射)
6.降低治疗成本
7.购买方便
8.可用于胰岛素泵
9.作用波形短
10.临床经验成熟
在过去的20年中,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胰岛β细胞分泌越来越相似。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创造不稳定的胰岛素六聚体,这将更容易分解成单体,皮下注射后起效更快,缩短了注射到起效的时间。
短效胰岛素有哪几种?各自特点?
临床常用的三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为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赖谷胰岛素。
1.赖脯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吸收较快,与人正规胰岛素相比,其降血糖作用起效更快(耗时为一半),作用峰值更高(峰值为2倍),维持作用时间较短,可更好地控制餐后高血糖而较少引起低血糖。赖脯胰岛素皮下注射后,15~20min起效,30~60min达峰,作用持续4~5h。且与人正规胰岛素比,注射部位影响小,但仍旧推荐腹部皮下注射。
2.门冬胰岛素
大多数研究表明,门冬与赖脯在起效时间上没有差异,作用相似。
3.赖谷胰岛素
赖脯、门冬在胰岛素泵中相对稳定,而赖谷胰岛素会发生凝结、堵塞导管问题,所以胰岛素泵首选赖脯和门冬。赖谷胰岛素优势在于比另两种胰岛素起效更快,肥胖患者尤为明显。在2016年临床研究中,只有少数比较了胰岛素类似物和正规胰岛素的效用,而胰岛素类似物仅在血红蛋白上下降0.15%。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在用于妊娠期患者控制血糖的作用方面,效用是相近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门冬胰岛素和人常规胰岛素相比,安全性无差异。然而赖谷胰岛素的安全性还缺乏大型研究证实。
三种胰岛素均可以应用于儿童,然而赖脯胰岛素应用没有最低年龄限制,门冬胰岛素为2岁以上儿童应用,赖谷胰岛素为6岁以上儿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