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最便宜的药!记住这个喝水法,大病小病都远离你!

  感冒、便秘、咳嗽……生活中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虽然用不着打针吃药,但置之不理,多少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学会喝水,可能就会解决这些小毛病,大家不妨一试。

  正确喝水治百病

  色斑:晨起一杯温水

  色斑反应了体内毒素的堆积,排毒最好的方法便是正常排泄。晨起后喝一杯温水,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晚餐喝点西红柿汤,也能防治色斑。西红柿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可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感冒:比平时喝更多的水

  感冒时医生都会提示要多喝水,实际上如何喝水是有讲究的。如果感觉自己感冒了,怕冷,体温又不是很高,几乎没有出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出的不是浓痰,不是很想喝水,一般是风寒感冒的症状。

  如果不严重,可以喝些热水、热汤或热粥,使身体出汗,有助于驱散风寒。如果体温较高、出汗、咽喉红肿疼痛、咳浓痰、鼻塞流黄涕、口渴,一般是风热感冒,如果不严重,喝些薄荷茶等辛凉饮料有助于缓解症状。

  胃疼:土豆煮粥

  喝粥养胃,但如果粥过稀,很快会从胃内排空,反而不利于养胃。所以喝粥养胃时要注意黏稠度,必要时不妨加点料,比如土豆粥。

  中医认为,土豆和胃调中、健脾益气,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补养脾胃、缓解胃部疼痛的作用。如果是持续性胃痛,最好还是去医院。

  便秘:多喝绿茶

  多喝水利尿,但对便秘作用不大。易便秘的人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水,预防便秘。若想缓解便秘最好喝绿茶,润肠通便效果更好,尤其是毛尖类的绿茶。

  运动后燥热:间断性小口补水

  运动后体温会骤然上升,随着大量汗液的排出,人会有发热感。此时,适当饮水可以调节血液和组织液的循环,并调节体温,增加耐力。但是运动中最忌暴饮补水,否则会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发生水中毒,应该间断性小口补水。

  肥胖:餐后半小时喝点水

  如果喝不够水,身体的脂肪就不能顺利代谢,使体重更易增加。人体内很多反应都以水为介质,产生的毒性物质也要依靠水来排出,适当饮水可避免肠胃功能的紊乱。减肥的人应该在用餐半小时后喝水,增强消化功能,有助维持身材。

  咳嗽:多喝热水

  受凉之后咳嗽,多喝热水可以稀释痰液,缓解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肿,有镇咳作用。

  烦躁:玫瑰泡茶喝

  天热时,人容易烦躁,此时不妨喝杯玫瑰花茶。中医认为,玫瑰花能理气解郁、活血散瘀、温养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镇静、安抚、抗抑郁的功效。

  不过需注意的是,喝前要请中医师把关,由于玫瑰花有活血作用,经期月经量过多的女性不要喝。

  醉酒:喝杯葡萄汁

  很多人醉酒后嗓子发干,主要是酒后失水引起的,喝几杯葡萄汁,能稀释酒精,保护肝脏。新鲜的葡萄汁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中和酒中的乙醇,减轻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达到醒酒目的。

  失眠:醋兑水喝

  很多人失眠是因为脑神经受刺激而产生紧张性疲劳。醋酸能消除或减轻紧张性疲劳感,使人轻松入眠。

  但醋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每天一勺即可,最好用温水稀释后再喝,否则醋酸易腐蚀牙齿,喝完后还要漱口。患有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人尽量不要用这种方法。

  这些东西泡水喝出好身体

  1、黄芪水:补元气→气虚

  黄芪,被称为补气诸药之最,主要功效是补元气。在中医看来,气虚的人会很容易疲劳,没有精神,经常感觉疲劳,不想活动还怕冷。黄芪则有补气升阳的作用,可提高人体的精力和体力。

  特别提醒:黄芪是药,不同于红枣、薏米等养生食品,不少中医专家选用黄芪调补,是因为他们自己很熟悉自己的体质,知道对症施治。普通人如果想用此法建议一定要提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2、怀山药熬水:补脾散寒→感冒

  初秋,外感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多数是嗓子干,咽喉肿痛,发高烧,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的症状。一旦感觉自己受寒了,打喷嚏了,可以用怀山药熬点水喝,它可以大补脾肺之气,令气血循环顺畅。

  因此,趁热喝下去,有发汗的作用,散寒效果非常好。

  3、薏米水:排毒祛湿→增强生命力

  据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健康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天下午5点固定一杯薏米水。这杯薏米水是由半杯薏米、2.85升开水、2个柠檬、6个橙子和少许红糖煮制而成。

  从中医角度来说,下午5~7点是肾经当令,是人体补充元气、排毒祛湿的最佳时间。薏米健脾祛湿,有助于人体排泄;柠檬有解毒功效,加上富含胡萝卜素的橙子,温通血脉的红糖,能够改善循环系统,增强生命活力。

  4、枸杞水:抗氧化→防肾结石

  枸杞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防止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因为有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是结石形成最早期基础病变。

  一项动物实验标明:适量的枸杞多糖(枸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减少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而且无论是冲泡还是煎服,都能起到抑制肾结石形成的作用。

  5、姜糖水:消肿止痛→牙周炎

  中医认为,牙齿需要气血的濡养,胃炎上蒸、肾阴亏虚、气血不足都会导致牙周炎,每天用生姜水漱口,坚持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明显改善,平时工作压力大,气血亏虚的人坚持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起到预防牙周炎的作用。

  具体方法:每天早晚取适量生姜放到清水里煮开,晾温后漱口,或者是取两三片生姜放到水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这是因为生姜性味辛温,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现在科学研究还发现,生姜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治疗各种痈肿疮毒。

  6、罗汉果雪梨水:润喉→咽干喉痒

  咽干喉痒时,不妨喝点罗汉果雪梨汤。罗汉果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润肺化痰等功效,有利于缓解痰热咳嗽、咽喉肿痛、消渴烦躁等症。而同样,雪梨作为食材,可增津液、养肺阴、止干渴。

  罗汉果雪梨汤合用可清热滋阴、润喉消渴,适用于急慢性咽炎有阴虚内热之症的咽痛咽干、音哑、咽喉部异物感等。

  做法:只需买1个罗汉果和1个雪梨,将雪梨去皮、核,切成碎块。罗汉果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水煎30分钟即成。代茶饮,每日一次。

  7、甘桔水:祛痰止咳→咽喉不适

  桔梗和甘草,代茶饮,适用于部分日常咽喉不适的人。此方出自《伤寒论》。桔梗性平味苦,宣肺利咽,而甘草性平味甘,有祛痰止咳的作用。这两者搭配使用可达到利咽润喉的效果。

  桔梗和甘草在药店都能买到,可直接泡着喝。在咽喉不适的阶段,只要泡得不太浓,可以每天代茶饮。当然,如果是疾病导致的咽喉部不适,还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8、芦根茅根水:润燥→干咳

  天气干燥,有些女性会出现干咳和鼻子流血的情况。大多是肺热干燥所致。芦根茅根水就可以帮助润燥。白茅根有凉血止血的效果,对这种因为干燥引发的鼻子流血,或者鼻涕里带血丝都很合适。

  可以到药店买点芦根、白茅根,各20克,每天用这两味药煮水当茶喝,连续喝上三四天,很可能就避免了一次由干燥引起的感冒。

  9、红景天水:健脾→祛疲劳

  红景天味甘性寒,具有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之功。红景天常用来煎水当茶饮或泡酒喝,以消除劳累或抵抗山区寒冷,同时还防病健体和滋补益寿。

  具体的红景天煮法为:取红景天(饮片)4~5g(每天的量),浸泡30分钟,然后用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即可。

  10、玫瑰花水:理气解郁→抗抑郁

  药用玫瑰花是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中医认为其味甘微苦、性温。具有理气解郁、活血散淤和调经止痛之功效。该花药性温和,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美容养颜、镇静、安抚、抗抑郁的功效。

  做法:取玫瑰花(最好去药店购买)3~4克,用开水浸泡(最好杯盖密闭)5分钟即可。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