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人,废一半,为什么夏天要注意养脾,看完恍然大悟!

  按照中医养生的理论来说,夏季乃万物生长之季节,脾属土,土能生万物,夏季养生以养脾土为主,长夏属脾,易生湿邪,易感热邪。

  中医认为人体的营养来源于脾,把脾称之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和“升清”的作用。

  所谓“运化”是指将人所摄取的饮食进行消化,其中精华的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送往心而转输到全身;糟粕则从大肠、膀胱等排出体外。

  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

  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能达到开胃增食、精神振作的效果。

  因此,夏天养脾很重要。

  推荐夏季养脾的食物有:

  薏仁:性凉,入脾经、胃经,健脾,逐湿

  芡实:性平,入脾经、肾经,补脾,除湿

  白术:性湿,入脾经、肾经,健脾,燥湿

  红豆:性平,入脾经、心经,健脾,利水

  姜:升阳祛湿,护脾胃

  这几样可以作为食疗经常吃,熬粥,煲汤,炖菜等,口服药粉也可。

  但要注意配伍,长期吃不要偏于某一样,配合起来可以扬长避短。

  脾胃弱,土生金,影响到心肺,所以要加强锻炼,增强心肺功能,排出湿气。

  脾胃湿热也可能引起皮肤湿疹,这种情况可以在肺俞、大椎等处敲梅花针、拔罐、刮痧等,帮助把湿气病气排出。

  养脾可运用下述方法:

  1、醒脾法: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

  2、护脾法: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或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加入糯米100克煮粥食;或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

  3、健脾法:夏天一般不宜较剧烈的运动,青年人在每日起床后和入睡前仰卧于床上,做仰卧起坐运动,每日做20~40次。老年人则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腹为中心,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

  4、温脾法:夏天贪食生冷,容易寒积脾胃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腹部,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

  5、调理脾胃因人而异:按摩脐周和散布亦有调和脾胃的作用,两者作用原理相近,故可合称护脾养脾。暖脾法是护脾的主要方法,但要切忌过食生冷。

  同时,睡眠时还应该注意加强腹部保暖,炒菜时不妨加点生姜末,饮茶者选喝红茶等,都不失为护脾的养生上策。

  日常饮食有禁忌:不可吃冷饮、生冷瓜果,油腻、烧烤类,酒助湿热要禁绝,鱼虾、花椒、辣椒、葱、姜、蒜是发物,尽量避免,鸡蛋、牛奶也生热,少吃。不要喝茶,哪怕是全发酵的,茶对脾胃伤害很大,古人对其评价很低。

  另外比较好的食物:

  醪糟:健脾,利水肿海带:泄热,利水

  冬瓜:主要是解热,健脾,利尿

  豆腐:清热,排毒这几样搭配很好。

  红糖:性温,入肝经、脾经,逐湿

  老冰糖:性平,入肺经、脾经,维族人以冰糖为健脾胃之药。单晶的无效。

  鸡内金:鸡胃能消化沙子,可见很强大,能补脾健胃。

  多吃粗粮,多吃面食,少吃电饭锅煮的米饭,湿气大。脾阴虚的主要表现有口干、作呕、食少、便干、舌质红、脉细数。

  药食同补:可用麦冬、山药、粳米。如感觉自己消化不良、腹胀、不思食等,饭前或饭后可服用山楂、炒谷麦芽、炒鸡内金。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