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洗澡洗到全身长瘊子,只因为这样洗澡了……

  武汉的张小姐十分爱干净,身上却长满了瘊子,到医院就诊才发现,问题竟然出在洗澡上。

  爱干净?洗澡?长满瘊子?

  慢着!

  瘊子是什么?

  瘊子,就是寻常疣,是一种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导致的皮肤良性增生物,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手外伤或在水中浸泡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而导致张小姐全身长满瘊子的原因是——每天用力搓澡,有时候甚至会搓破皮,导致皮肤表层受到了刺激,从而使潜伏在体内的人乳头瘤病毒随着血液循环感染到了皮肤的表层。

  由此可见,洗澡也是有很多不当做法的。

  不当做法一:用力搓澡

  相信有很多人也会像张小姐那样喜欢搓澡,觉得特别爽。可是,你总那么使劲儿搓,皮肤真的不会变红、甚至觉得疼吗?

  其实,我们的皮肤表面有一层保护屏障,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身体,也可以起到保湿作用。而洗澡时搓下来的,主要是脱落的皮肤碎屑、灰尘及汗等物质。

  适当搓洗是好的,可如果搓得太过分,就会像张小姐那样全身长满瘊子。

  建议:

  ①洗澡时适度清洁就好,不用多大力气。

  ②搓澡的话,一周不超过2次就好。

  毕竟……搓澡又不能把自己搓瘦~

  不当做法二:强力清洁

  有些人觉得每天随随便便都会接触到很多细菌,身上肯定特别脏,一定要用各种强力杀菌去污的沐浴露或香皂才可以。

  实际上,除非你每天在沙尘里打滚,否则就没必要洗得那么深入。同上原因,洗得太狠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干燥和瘙痒,引起皮肤问题。

  那么,怎么去选清洁剂呢?

  建议:

  好的清洁剂有几个特点:

  ①外观好,气味好,用着方便。

  ②涂抹起来很均匀。

  ③能迅速去除各种污垢,好冲洗。

  *一般人用中性的清洁产品即可,不需要用强碱性、强力去污的产品。

  *正规沐浴露或香皂都可以用,至于有没有其他的特异功能是不重要的。

  不当做法三:时间太长

  总有些人好似“一进浴室深似海”,好像永远也不打算出来那样。别问小编为什么这样说……

  于是洗着洗着会感到胸闷,原因基本就是室内密闭不透气,导致身体缺氧、供血不足

  建议:

  ①洗澡时间不要太长,至少在自己不舒服的时候就该出来了。

  ②从理论上讲,一般淋浴10~15分钟完全足够了,而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30分钟。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洗澡,其实也有技术含量的,这些常识你知道吗?

  1. 洗澡前

  (1)不要空腹洗澡

  洗澡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热量,若空腹洗澡,容易发生低血糖

  (2)避免饭后立刻洗澡

  饭后胃肠道血流会增加以帮助消化,此时心脑血管血液供应相对不足,若饭后立即洗澡,更容易发生头晕等情况。

  (3)避免环境温差过大

  入浴前提前打开热水,待浴室暖和后再进行沐浴,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的血压波动。

  2. 洗澡中

  (1)水温适宜

  当人一下子冲淋或浸入热水中,心跳会加快,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但随着全身皮肤和皮下血管扩张,血压又会骤然下降,这样的血压波动,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概率。

  对于中老年朋友,特别是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朋友,洗澡水温略高于人体体温是个更妥当的选择,一般37~41℃就行了。

  (2)时间不宜过长

  洗澡时间过长或在水中久泡,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脑血管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易导致大脑暂时性缺血缺氧,严重时可晕倒。

  因此,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3. 洗澡后

  ①注意保暖,洗澡后休息一阵子后再进行其他活动。

  ②如果洗完澡后觉得皮肤干,记得涂保湿霜或身体乳。

  注意啊,现在天气已经冷了,所以在洗澡的时候,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哦~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