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吃了东西之后感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有时候是上吐下泻,有时候是浑身发热,甚至是一些其他的症状,那么这些不适症状都是什么情况呢?
而我们听得比较多的可能就是,啊,可能食物中毒了,可能食物过敏了,那到底什么是食物中毒,而什么又是食物过敏呢?
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根据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胃肠型食物中毒
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2、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由于进食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所产生的肠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搁置5小时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该病以夏秋二季为多。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由于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该菌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副溶血性弧菌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具有暴发起病(同一时间、同一区域、相同或相似症状、同一污染食物)、潜伏期短(数小时至数天)、有一定季节性(多夏秋季)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特点。
4、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由于摄入大量变形杆菌污染的食物所致,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致食物中毒。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胃肠型及过敏型。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即食物变态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病种。通俗地说,就是指某些人在吃了某种食物之后,引起身体某一组织、某一器官甚至全身的强烈反应,以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食物过敏是一种体质上的异常,无害的东西在过敏者身上变成了有害的东西。从医学角度讲,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胃肠功能较差,肠壁的通透性较高,容易将食物中未被消化分解的蛋白质直接吸收进入体内,于是这些异体蛋白就成为一种抗原物质,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当抗体物质———过敏物质再次进入人体时就会发生过敏。
发生食物过敏的患者在不明确过敏原的情况下常“无来由”地起皮疹、浑身肿、喉头发紧,甚至晕厥。
患者食入过敏原后感觉嘴麻、嗓子痒,这是最轻的表现;重症者会浑身起皮疹、皮肤肿胀;最严重的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哮喘、喉头水肿等能置人于死地的反应。
食物感染
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而食物感染多是因为饮食不洁,俗话说病从口入,这里的感染源通过消化道途径进入体内,导致了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感染的主要表现机体的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的体温界限,口腔温度>37.8℃或直肠温度>38.2℃或简单地体温高于每天的正常变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