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肚子胀,不消化,是怎么回事?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困扰:肚子胀,不消化,甚至会胀痛,反胃。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时候是我们胃肠道动力出了问题。让我们分别从中医角度和西医角度来告诉您这是怎么回事。

  1.胃肠道动力中医机制

  很多时候,当我们胃肠道动力出现问题,往往有胃脘部闷胀及不消化的感觉,中医认为以胃脘部痞满、满闷不舒为主症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病位主要在胃脘,但与肝、脾密切相关。其致病原因有表邪入里、饮食不化、情志失调、气壅塞、脾胃虚弱等。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以致中焦气机壅滞,升降失常,从而发生痞满。如果人体外感风寒邪气,外邪直入胃腑,阻塞中焦气机,胃气壅滞,遂成痞满。比如我们很多人会在感冒时没有胃口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平时生活中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而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胃失和降,壅塞不通,发生痞满。通俗来讲,倘若平时饮食常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工作负荷,脾胃当然要罢工了。随着现在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人们的情绪也有很大的波动。如果忧思太过则伤脾,恼怒太过则伤肝,肝脾气机郁滞,影响胃脘和降,升降失常,引发痞满。而还有一些人群素体脾胃虚弱,也可导致其气机升降的失常,而致痞满。【1】

  以下有些关于此病的中医药知识给各位作参考。中药可以从各个方面调节胃肠道动力,常用的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多以“降”作用为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田德禄教授将此类药物分为3线,一线药主要有枳实、苏梗、陈皮、刀豆等;二线药主要有秦艽、威灵仙;三线药主要为黑丑、白丑。临床上根据症状的轻重不同,随症加减,疗效亦颇为显著。【2】

  当然,相比单味中药,具有巧妙君臣佐使配伍的方剂,相对于单味中药的作用,必然更上一层楼。痞满的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肾,主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致胃气壅滞、失于和降。对于本病,田德禄教授结合时代特点,提倡以“清降”立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临床上多以香苏散为底方,加减用药。例如,脾虚气滞者予香砂六君子汤;肝胃气滞者可合四逆散;胸胁胀满明显者,酌加郁金、旋复花以疏肝通络等。【3】

  2.胃肠道动力障碍的西医机制

  西医在胃肠道动力方面有许多机制,其中关于胃肠道动力调节,"Cajal间质细胞(ICC)"扮演着重要角色。ICC的形态呈星形或纺锤形,呈网状分布在我们的胃肠道中。它就像是胃肠道蠕动的发动机,调控着胃肠道运动的节律和速度。简单来说,当ICC出现了问题,对胃肠道的运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引起胃肠疾病。【4】

  除了ICC,"胃肠激素"亦对胃肠道动力起调节作用。根据作用性质不同,胃肠激素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大类。如果说ICC是汽车发动机,那么两种胃肠激素就如同油门和刹车。兴奋性的胃肠激素如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等,它们可以从不同方面促进胃肠道运动。通过它们的作用,胃肠道就像踩了油门一般,快速地蠕动。而抑制性的胃肠激素如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则会抑制胃肠道的运动抑制以及抑制胃的排空。通过它们的作用,就如同踩了刹车,胃肠道的运动速度开启了缓慢蠕动模式。因此,胃肠激素分泌的紊乱也是胃肠道动力障碍的一大影响因素。【5】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