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其并非指胃体积的缩小,而是指胃黏膜上皮固有腺体的萎缩(这些腺体主要分泌消化酶、胃酸以及黏液,对人体的消化吸收非常重要)。
如果腺体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或伴化生、或不典型增生,那么就是萎缩性胃炎了。因而,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症状。慢性萎缩型胃炎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老年人特别容易发生,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胃酸缺乏,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或进食后有饱胀感,少数人会有“心窝部”隐痛。应注意与心,肺疾病的鉴别。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哪几种类型呢?
1
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
自身免疫性胃炎:萎缩部位主要位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主要由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所致,即人体的免疫细胞对自身胃黏膜的壁细胞(分泌胃酸)发起攻击,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数量减少。这时候,患者就会发生胃酸分泌减少,容易发生恶性贫血。
2
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
多灶萎缩性胃炎:萎缩部位主要位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我国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属于这一类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多不变癌!
正常的胃黏膜是红润的,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小姑娘的脸庞,粉嫩有光泽。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饱受“风吹日晒”(HP感染,饮食等因素),再不加以保养,慢慢就会像皮肤老化一样发生皱缩,经历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过程,最后就会发展成萎缩。
如果仅仅是胃腺体的萎缩,和“癌”关系不大,属于正常生理,就像人衰老一样,胃也会因为过度使用而提前退休,因而老年人更为多见。但是,当一个年轻人拥有一个衰老的胃,那么诸多问题就出来了,就如同一个工厂,既需要维持正常的运转,而人数有限,大部分的工人已经退休,仅剩少数几个壮劳力来维持,自然难以承受,时至日久,可能会集体大罢工,爆发“革命运动”,突变为“癌”。
虽然萎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过程,但我们亦不应小觑。对于中度以上,尤其是重度萎缩伴重度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因其癌变可能性大,要高度警惕,积极治疗,密切观察[1]。
慢性萎缩性胃炎八大诱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他毒素:幽门螺杆菌是我国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
(2)慢性浅表型胃炎的继续,长期浅表性炎症会导致黏膜腺体的萎缩,从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
(3)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4)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感言,结核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黏膜染色也正是在乙肝病人胃黏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体复合物。
(5)缺铁性贫血:却忒行贫血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6)体质因素:临床数据结果显示年龄越大,胃黏膜的抵抗力越差,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7)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长夜反流至胃内,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一系列病理变化,并可发展至慢性萎缩性胃炎。
(8)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
避免胃炎N种妙招
(1)由于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50%,且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因而我们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反酸、烧心、胃痛及口臭等症状,故有上述症状者可通过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以明确是否感染。
①故日常生活中,对于已感染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与家人分餐,同时家属也建议查一下是否存在Hp感染;
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减少外出饮食等。由于Hp感染属中医湿热邪气范畴,湿热之邪易困阻脾胃,脾喜燥恶湿,而肉食、油炸、烟酒之类最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湿热内伤,从而诱发幽门螺杆菌的滋生;
③注意口腔卫生,由于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故平时应勤刷牙,勤换牙具,饭前便后勤洗手,有效切断其传播途径;
④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2)对于怀疑因自身免疫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检测血清胃泌素、维生素B12以及内因子抗体和壁细胞抗体[1]。临床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除依靠胃镜和病理外,还有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胃泌素-17(G17)、维生素B12、内因子抗体和壁细胞抗体。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均为正常胃粘膜细胞分泌,其水平高低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随着萎缩性胃炎的加重,正常腺体功能逐渐丧失,使得其合成、分泌受到影响[2],故通过对其检测可间接了解胃粘膜萎缩的程度。以下几项指标可有效反映胃粘膜萎缩程度:
①PG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其与胃酸分泌的多少呈正相关,PGI降低可反映胃粘膜腺体萎缩程度;
②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其升高与肠化或异型增生有关;
③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④G17可刺激胃酸分泌,主要反映胃窦粘膜功能。当胃体萎缩时,泌酸细胞数量减少,胃内处于低酸状态,通过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G17的升高;而当胃窦萎缩时,由于G细胞(主要分泌胃泌素)减少,可致G17下降[3]。
(3)饮食上,应多样化,避免偏食,注意多补充营养物质。
①不吃霉变食物;
②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多吃新鲜食品;
③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
④胃酸过多者尽量不吃甜食,不宜喝玉米面粥一类;
⑤胆汁反流的病人应减少油腻、油炸食品的摄入;
⑥三餐尽量做到定时定量,饮食规律。
(4)情志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可进一步加重病情。例如,焦虑情绪易诱发胆汁反流,加重胃粘膜的损伤。所以要调适情绪,转移注意力,集中精力去做有利于自己身心的事情,譬如运动、静坐或阅读书籍等。
中医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虚即脾胃虚弱、气阴不足,实则为气滞、血瘀、痰湿交阻,影响脾胃功能,致气机升降失常,诸症乃生。
针对此病机,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养生保健的小方子,可作代茶饮或水煎,每日频服。
益胃祛湿汤
太子参6g百合30g石斛10g
浙贝母10g生薏苡仁30g
本方主要针对气阴两虚,痰湿阻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上常见:胃脘作胀,食欲不振,伴倦怠乏力,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心烦,舌质暗红苔腻。
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为气阴双补之品;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入胃经以滋养胃阴;石斛益胃生津,止渴,兼清胃热,三药合用,以针对本虚,共奏益气养阴之功。浙贝母清肺化痰,生薏苡仁健脾渗湿,利湿化痰以去其标。本方补益脾胃以固后天之本,则水谷精微化生不绝,清阳之气得以布散,正气足则邪自去。长期服用,可复气阴之耗损,调脏腑之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