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的平准化
世界不是均匀的
每个上班族在“早高峰”、“晚高峰”的间段上下班,无论是乘公交车、地铁出行,都挤得几乎没有站脚的地方。即使是自己开车,也会在路上大排长龙,堵个水泄不通。同样,餐馆和电影院在周一到周四总是坐不满,迎宾得在门口招揽生意。可以到了周末,又人满为患。
在医院里,也会有类似的“小高峰”。早上,挂号大厅、检验科、放射科等人满为患,到了下午,药房,排队打点滴会形成人流高峰,轮到这医务人员相当繁忙。在吉祥的年份,产妇们总在扎堆生宝宝,造成产科资源紧张;而在普通的年份里,又会显得资源利用不足,造成浪费。
其实,由于这些不均衡,使得我们工作常常遇到困难。精益思想中的平准化正是用来解工作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什么是平准化
简而言之,平准化是指科学地考虑和编排工作流程,使得工作能够平衡地,等量地,按照顺序地进行。它主动地减少每批工作的批量,增加批次。并按照最优的顺序安排,平抑内部的工作量的波峰及波谷,使得工作量相对稳定。通过减少工作量的突然增加,从而减少带来的质量下降压力,同时能消除在工作量不足时的投入或等待的浪费。
平准化的优点
平准化的优点也显而易见:
√可以缩短流程准备时间
√可以降低需要准备的库存
√流程时间及结果相对可预期
√降低工作现场压力
平准化的实施步骤
1.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将工作流程标准化,模块化是未来将工作量进行平准安排的基础。如果每项工作只能由某个人,或者某台特定的设备使用,刚此处很容易变成瓶颈。
2.培养快速换线能力(SMED):由于平准化意味着每批次的工作量更小,工作批次更多,所以快速的转换能力是平准化的有力保障。
3.保证每步质量(Poka-Yoke):无须反复的返工纠错,是平准化能够顺利进行。
4.从工作量(quantity)或工作项目(product)角度,降低批量,提高批次。
更均匀的安排解决手术时段
*案例选自OCDValueMetrix美国与医院合作项目
南达科他州苏福尔斯的A医院和大学医疗中心手术室,有14个手术间,年手术量总计13600例,全院共有105名全职工作人员。医院存在手术患者手术时段集中,人手不足造成备台时间延迟的问题,因此成立了精益质量控制小组。
项目组发现,手术室原先会按照手术时间,为患者进行术前准备。一般按先到先行的原则。每天上午5点至6点是首个患者聚集高峰时段。此时,手术室常常在这一时段人手不足,实验室及急诊室也是人满为患。与此同时,在首台手术在8至9点结束前,另一边恢复室护士的工作一直很清闲。但医院护士分工很明确,同时未经过跨专业培训。
经过数据采集及分析,精益质量控制小组进行了改善。患者按预约时间前来接受手术,同时对恢复室中的护士进行跨专业的培训及认证,以便其能够在早高峰时间到救护室帮助开展工作,通过这两项改进,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由126分钟下降到75分钟,缩短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