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手术的人都知道,无论是麻醉医生还是病房的医生护士,都会在手术前一天要求患者“做手术前要不吃不喝”,进了手术室,还会被一遍一遍的问“最后一次吃饭喝水是什么时候?”,那么,做手术前到底为什么不让吃东西?
1.为什么要术前禁食水?
这里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个概念,人体的气管和食管是前后比邻的,而在进食时,气管的开口---会厌,会暂时关闭,以保证食物进入食管而非气管,称之为---咽反射。而当全麻手术时,人体的咽反射是迟钝甚至消失的,加之气管插管时呼吸机会向肺内“吹气”,因此如果胃里东西很多,可能导致胃里的内容物返流,这些返流的东西就会进入气管,称之为“误吸”。
这一现象由Mendelson于1946年提出,因此也称为“Mendelson综合征”,误吸PH<2.5(强酸性液体,如胃液)、容量>0.4ml/kg的胃内容物,就足以诱发Mendelson综合征,临床观察死亡率可达60%,通过以上说明不难想到,胃里的东西越少,Mendelson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小,而在此前,并没有麻醉前禁食水一说,因此,Mendelson于1946年提出了“术前禁食水”的概念。
2.哪些手术需要术前禁食水?
毋庸置疑,全麻手术术前禁食水是必须的,而神经阻滞麻醉,也就是部分肢体麻醉,人保持清醒的麻醉方式,由于麻醉药物本身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而人体术中仰卧状态下误吸发生率也较高,因此也需要术前禁食水。而对于局麻手术,因为大部分手术不能保证在局麻下顺利完成,存在术中更改麻醉方式的可能,前面提到的神经组织麻醉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只有诸如病变范围很小的体表肿物切除术等很小一部分手术允许术前进食。
3.术前禁食水什么时候开始?
关于禁食水时间,传统观点是成人术前禁食水12小时,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仍采用传统观点,也就是术前晚22点开始禁食水,等待手术时间较长时给予输液补充。
然而,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显示,长时间禁食可以引起口渴、血容量减少、低血糖等不适,加之手术本身对机体的消耗,影响了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消弱了防御感染的能力。同时有临床研究显示,相对于禁食水10小时,禁食水3.4小时的患者误吸等的发生率并没有升高,反而,缩短禁饮时间可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术后呕吐。
因此,1999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重新修订了术前禁食指南,要求缩短禁食禁饮时间,特别是缩短透明液体的摄入时间,指南规定,任何年龄患者术前2h可以进不含酒精、含少许糖的透明液体,如清水、茶、咖啡、果汁等;术前6h可进易消化食物,如面包、牛奶等,术前8h可进正常饮食。
4.必须术前严格禁食水吗?
虽然国外已开始逐步缩短术前禁食水时间,但我国有无尚无指南类较权威的文件出台,因此尚沿用传统禁食水标准,但并不意味着术前必须“水米不进”。一般来说,对于某些长期口服药物,如降血压药物的患者,为了术前术中维持良好的血压,在手术当日清晨用少量水送服药物是允许的。而对于急诊患者,往往手术时并不能达到规定的禁食水时间,然而病情又不允许等待数小时再手术,因此急诊情况下对于术前禁食水并没有严格规定,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误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