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对病人术前心理护理技巧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也常常给病人造成躯体和精神压力。精神压力主要由对手术、麻醉等相关知识缺乏或有更深了解所引起的焦虑、恐惧等,这种情绪变化不仅仅直接影响麻醉和手术的实施,还影响术后的治疗效果。手术室护士是在手术室始终看护病人各种变化的医务人员,因此,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及对病人术后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护理心理学作为医学科学领域里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等手术期的心理护理问题有待我们不断探讨研究。本文是对手术病人术前心理护理的一些浅见,与同行们一起讨论学习。

  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分析

  由于每位手术病人的病情、年龄、经济条件、社会文化背景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变化。因此,应具体分析每位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需要--需要接纳和关心

  患者到手术室,就要暂时的离开刚熟悉的病房环境,有的急诊病人则一到医院便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室平时是不随便让人进入参观的,所以对病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环境。他还要接触很少到病房的手术室医护工作者,就会产生孤独感,特别是年老体弱,婴幼儿等依赖性较强的患者,他们需要被陌生的环境接纳和更多的关心。

  心理需要--需要尊重

  患者作为“弱者”往往自我评价较低,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特别敏感,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也就格外希望得到尊重与重视。特别是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病人,这种需要会比一般的病人要强。

  心理需要--需要信息

  病人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安全性,手术治疗方案,术中麻醉、疼痛等主观真实感受和手术过程中真实痛苦的体验。术中如何配合治疗、术后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对病人的有关要求。

  心理需要--需要安全

  安全感是病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需要。无论手术大小如何,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其次病人对手术环境及气氛极为敏感。如手术室内的仪器、手术床、无影灯等设备上有血迹,医生和护士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如有不当会起消极暗示的作用,会增加病人的不安全感。

  心理需要--焦虑心理

  病人对手术治疗能否成功,麻醉过程预后情况等不了解时易产生期待性焦虑。病人到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不得不与自己的家人、朋友及已熟悉的病房环境分离,暂时离开了维持心理平衡和生活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便会产生分离感,任何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创伤,都会破坏和威胁患者的自我完整性。这些情况考虑过多,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手术日期越接近,病人的心理负担越重,甚至坐卧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反复询问有关手术的各种信息。

  心理需要--恐惧心理

  病人知道他所患疾病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去除病根这一事实,又惧怕手术带来的伤害。特别是进入手术室后,又要面对不熟悉的医生和护士及手术室环境,将会产生恐惧心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