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的使用现状及操作要点

  一、胶囊内镜的发展

  CE真正进入我们视野是从2000年开始,当时Nature上曾有报道指出:人类内镜检查可能进入无痛苦时代,至今已有16年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从被动式胶囊(小肠胶囊--2001年,食道胶囊--2004年,结肠胶囊--2007年)、主动式胶囊(Navicam磁控胶囊--2013年)到功能性胶囊(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的发展历程。

  二、胶囊内镜的使用现状

  1.被动式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消化道出血: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有文献报道其检出率达到30%-70%,对比推进式小肠镜(31%)、双气囊小肠镜(23%)、小肠造影(5%),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须掌握其最佳检查时机,推荐在少量活动性出血时和出血停止2周内进行检查。ZhangBL通过研究对不同年龄组OGIB提供了病因诊断数据,他提出:小于40岁患者中OGIB多见于麦克尔憩室、Dieulafoy病、克罗恩病、小肠肿瘤;而大于40岁组中则多见于血管畸形、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消化道粘膜损伤等。

  不明原因腹痛:对持续或间隙腹痛3月,影像学检查及内镜均为阴性者,有指征行胶囊内镜检查,YoumingLi报道使用CE的不明原因腹痛检出率为20.9%。JianminSi指出,在有阳性发现的患者中,有78.3%为炎性病灶。

  炎症性肠病:由于该病为长期慢性复发性疾病,需患者长期行内镜检查进行随访,多数患者存在恐惧心理,而CE的使用可能对此提供很大帮助。①小肠克罗恩病:CE的问世可有助于发现小肠部位的早期病变,此时患者的常规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多为阴性;CE还有助于对炎症性肠病进行分型;而对已经明确诊断的患者,可对治疗效果及术后早期复发进行评估。夏教授同样谈到了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问题,对于高危人群(长期服用NSAID药物、腹腔放射性损伤、腹部手术史、明确为狭窄型克罗恩病)行CE检查时需慎重,有研究显示确诊为克罗恩病患者的胶囊滞留风险为13%,对疑似克罗恩诊断者其滞留风险为1.6%。目前尚有探路胶囊对患者是否可行CE检查进行初步筛查,如探路胶囊(一种模拟胶囊内镜设备,若发生滞留,可在体内溶解,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在体内发生滞留,则不可选择CE检查;②溃疡性结肠炎:有文献报道,CE检出炎性病灶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75%。因此,可对疾病严重度及活动度、疗效评估、长期随访及粘膜愈合评估提供依据。

  食管疾病:对于依从性差及对常规内镜存在恐惧心理的患者可协助诊断Barrett’s食管、食管静脉曲张等疾病。其中需注意胶囊的吞入方法,夏教授介绍了2种方法:①患者吞入胶囊并喝水100ml,平卧位2min,摇高床头30°保持2min,随后60°保持1min;②患者右侧卧位并吞服胶囊,每30秒喝水15ml,从而增加胶囊与食管接触时间来提高诊断率。

  2.主动式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主动式CE的发展经历了手持式、MRI式到机器臂式的过程,目前机器臂式CE(NaviCam胶囊)(图1)已在2013年1月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局(CFDA)注册证,它是由清华物理系团队开发的可精确操控(精度2mm)的机器臂式体外磁场遥控系统。夏教授指出,NaviCam胶囊的特点可用SSCC四个英文字母表示(Smaller:体积小,约11.8x27mm;Scanner:采用磁扫描定位技术来确定胶囊是否存留在体内;Clearer:自动调频式图像采集模式,NBI图像分辨率为480x480ppi;Controller:五维Navi控制技术)。

  由于胶囊内镜不能像普通胃镜那样注水、吸引,因此术前清洁准备更为重要。在严格掌握操作方法后,LiaoZ等人通过研究证实第一代磁控CE与普通胃镜诊断的总体符合率达到91.2%。夏教授团队也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对14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控CE检查,同样发现了诸如非萎缩性胃炎、息肉、肿瘤、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病变,研究中未出现胶囊滞留、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理想(其中有99.3%患者愿意再次接受磁控CE检查)。通过对比得出:磁控CE对病灶检出率高,安全有效,患者接受度高,有利于胃部疾病普查的开展。

  3.功能式胶囊内镜

  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如光学活检、粘膜定位活检(磁力活检胶囊)、检查功能延伸(监测消化道PH值的CE、监测HP的CE、测量消化道压力的CE、评估消化道动力的CE)、治疗型胶囊内镜(金属夹释放胶囊、药物释放胶囊、振动胶囊)。

  三、总结及展望

  最后,夏教授对胶囊内镜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总结,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性好;②对局灶性病灶检出率高;③患者依从性及在检查过程中耐受性好;④与传统胃镜诊断符合率高;⑤安全性高,有助于施行胃部疾病的筛查。夏教授也谈到未来的胶囊内镜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a.充气和充盈功能;b.操作时对可疑病灶进行标记;c.自动定位功能;d.缩短阅片时间;e.居家检查,远程阅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