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患者易出现哪些癌症


世界艾滋病日

  今天(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在患病后,一定要听从心中的呼唤,尽快去医院治疗,而不能讳疾忌医,这样只会导致艾滋病的治疗陷入困境,特别是在艾滋病后期,患者还可能并发出现恶性肿瘤,这样艾滋病患者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患者不能掉以轻心。

  去年在《NEJM》上就有个奇葩病例,寄生虫癌细胞传染给人类宿主并在宿主体内造成癌状肿瘤,受害者就是一名艾滋病病人。据调查,40%以上HIV感染者易患恶性肿瘤。目前,癌症逐渐成为HIV患者的主要死因。那HIV患者最容易患哪些肿瘤呢?

  在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三种:

  第一种是卡波西肉瘤,发生率为20%—30%。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艾滋病患者的1/4死于卡波西肉瘤,非洲艾滋病患者的1/5死于卡波西肉瘤。病变为多发性,首先出现于下腿皮肤,呈硬结状,稍微隆起,逐渐向四周扩大,呈紫红色。??

  好发部位为皮肤和上消化道的粘膜淋巴结周围,以后侵犯肝、脾、肠、脑、肺、胰和睾丸,它在人体内的转移途径还没有研究清楚,有的认为卡波西肉瘤是非转移性的。一般发病后1年至1年半死亡。如果并发机会性感染,则雪上加霜,加速死亡。

  第二种是B细胞淋巴瘤,发生率为5%—10%。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家们发现:艾滋病病毒不但侵犯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而且还激活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致癌基因,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生。大约有1/4的病例表现为大脑淋巴瘤。

  第三种为皮肤粘膜鳞癌,发生率为1%—2%,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发生在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肛门附近。

  要说控制(management)而不是治愈(cure)的话,艾滋病事实上已经成为可控慢性病,而癌症只有极少数能做到,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绝大部分癌症预后还是没有什么改善。所以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无论对于癌症或是艾滋而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还有许多路需要走。

  在此,我们要呼吁关爱他人,不歧视艾滋病人,多些理解,多些关怀;更要关爱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防艾抗艾,任重而道远!

  人在面对绝境之时,艾滋和癌症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