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不可轻易行单纯切除术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常表现为乳腺导管内的上皮细胞增生,未侵袭基底层。虽然DCIS的病灶在初期未损害导管,但仍有可能侵犯周边细胞间质。人们常常认为DCIS是浸润性乳腺癌的先兆,所以,切除病灶本身和预防浸润癌的发展,对DCIS患者极其重要。

  已证实浸润性乳腺癌采取保乳手术联合放射疗法是有效的,DCIS同样可以采用该种治疗方法。DCIS的患者中,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可降低40-60%复发率。然而,不同患者中,放疗的有效性不同,此外,一些回顾性研究发现,单纯手术切除与保乳手术联合放疗相比较而言,两种方式在局部肿瘤控制率上相似。

  基于上述结果,人们对DCIS患者展开相关实验,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未行放疗,发现患者术后复发率也低。近日,韩国三星医疗中心的DooHoChoi教授做了一项研究,对DCIS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肿瘤大小≤1cm,手术切缘≥0.3cm。

  在该研究中,对微小DCIS患者(肿瘤≤1cm)行手术治疗且没有辅助放疗,并对术后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该文章近期发表在TheBreast上。

  1999年12月到2009年12月,共有498名女性DCIS患者在三星医疗中心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其中,107名DCIS患者的肿瘤≤1cm,手术切缘≥0.3cm,进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未辅以放疗。我们选出9名肿瘤≤1cm的DCIS患者,均已行保乳手术,术后在超声指导下,行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样本中并未检测出残余的肿瘤组织。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发展过程

  83.2%的患者测出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当中所有患者均广泛进行手术切除,23名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活检。另外,根据内科医师的观点,给予以上患者服用三苯氧胺,时间为5年。每隔6个月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每年进行乳房x光检查。

  结果表明:平均随访58个月,4名患者表现为同侧乳腺癌复发(IBTR),1人为对侧DCIS复发。手术和复发的间隔时间多为36到82个月之间。IBTR患者中,2人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另外2人为DCIS。5年和10年后,IBTR发生率均为6.1%。手术切缘<1cm的比手术切缘≥1cm的患者,IBTR发生率明显增高。

  我们发现广泛切除微小的DCIS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类肿瘤可单纯手术治疗而无需放疗。然而,手术切缘过小且术后未行放疗的患者,常常出现局部复发。因此,当DCIS患者切缘过小时,即使肿瘤<1cm,术后也需要放疗。而DCIS患者中,肿瘤≤1cm,手术切缘≥1cm时,则复发率低,5年复发率约为1.5%。

  因此,上述研究也可以结合到我国的医疗水平中。对于微小DCIS患者,手术切缘≥1cm效果明显。另外,考虑到手术切缘≤1cm的患者复发率明显增高,对这些患者进行放疗,则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相关推荐

康琦 远红外乳腺增生贴
康琦 远红外乳腺增生贴
适用于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导管增生引起的乳房肿块及乳房疼痛的辅助治疗。
聚甲酚磺醛溶液(嫒葆宁)
聚甲酚磺醛溶液(嫒葆宁)
适应症为 1.妇科: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宫颈炎、各类阴道感染(如细菌、滴虫和霉菌引起的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及使用子宫托造成的压迫性溃疡、宫颈息肉切除或切片检查后的止血,尖锐湿疣及加速电凝治疗后的伤口愈合;还可用于乳腺炎的预防(乳头皲裂的烧灼)。 2.外科与皮肤科:用子皮肤伤口与病变的局部治疗(如烧伤、肢体溃疡、褥疮、慢性炎症等),能够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止血和促进愈合过程及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丹参酮胶囊(希力)
丹参酮胶囊(希力)
抗菌消炎。用于痤疮,扁桃腺炎,外耳道炎,疖,痈,外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
甲磺酸溴隐亭片(溴隐亭)
甲磺酸溴隐亭片(溴隐亭)
内分泌系统疾病 :泌乳素依赖性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育症(伴随高或正常泌乳素血症)、闭经(伴有或不伴有溢乳)、月经过少、黄体功能不足和药物诱导的高泌乳激素症(抗精神病药物和高血压治疗药物)。 非催乳素依赖性不育症 :多囊性卵巢综合症、与抗雌激素联合运用(如 :氯底酚胺)治疗无排卵症。 高泌乳素瘤 :垂体泌乳激素分泌腺瘤的保守治疗,在手术治疗前抑制肿瘤生长或减小肿瘤面积,使切除容易进行;术后可用于降低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