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湿疹 最根本原因是“湿”

  春季是湿疹的高发季节。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疹多形性,易渗出,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患者感到很痒,十分痛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院长王莒生教授,在治疗湿疹方面造诣颇深,经她手治愈的湿疹患者不计其数。下面,我们就把王教授治疗湿疹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湿疹病因归于饮食失节、情志不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

  病久伤阴伤血,化燥生风,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根据前人对本病的认识,结合几十年临床经验,王莒生教授提出导致湿疹的最根本原因是“湿”,其次是“热”,湿久必化热。王教授强调,临证时抓住这两个基本因素,辨证则准确无误。

  治疗以清热除湿为主

  除湿,应是治疗湿疹的根本原则。

  治疗常用药物有龙胆草、马齿觅、苍术、黄柏、黄连、苦参、白鲜皮等,热重者加清气分热的石膏或清血分热的地黄、牡丹皮、赤芍、槐花、白茅根等。

  湿疹病因虽都以湿、热为主,但是湿、热轻重又有热重湿轻、湿重热轻、湿热并重之不同。在临床中做到体察入微,当根据患者皮损表现,参考舌象、大便之变化,判定湿、热之轻重。

  药不变而量变,因湿热轻重不同,则相应药物剂量不同,做到方似不变而又有变,达到随证变化、因人制宜。

  治疗以祛风胜湿为辅

  治湿疹者必善用风药,其根本不在止痒,而在除湿。多选用荆芥、防风、辛夷、苍耳子、蝉衣、浮萍、白僵蚕、全虫、娱蛤、乌梢蛇等。

  要根据临床症状对症选药,如患者热象较轻,可选用荆芥、防风、辛夷、苍耳子等辛温解表药物,以免寒凉药物凝滞气血;若病程较长,皮损肥厚明显,则加虫类药物,以搜风剔湿止痒。

  如何止痒

  让湿疹患者最难以忍受的是“痒”,搔抓是加重皮损的主要原因。“急则治其标”,迅速止痒是减轻皮损的重要环节。

  临床中王教授充分重视中药的安神作用,擅用安神类中药抑制神经兴奋,达到止痒的目的。

  常用药物有生龙骨、生牡蛎、磁石、合欢皮、百合、珍珠母、炒枣仁等。但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如实证和虚证各有不同。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