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相当部分现代都市人的“畅通工程”有程度不一的“堵塞”现象。
很多人认为自己便秘是不意外的,常常不去重视。但这个难言之隐除了让身体感到不适之外,还是健康的“大敌”。
那么,医学上究竟是如何定义便秘的呢?
便秘主要是指粪便量少,粪便干结、硬便,排便费力,排便次数一周少于2次。
如果病程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是否一定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排便习惯是可以用意志来调节的,所以定时排便的习惯很重要。
人们早晨起床时产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饭后产生的胃结肠反射,都可促进结肠蠕动,因此,一般建议建立早起或早饭后排便的好习惯,不要有意识地抑制排便。
为什么不建议长时间坐在马桶上?
正常的排便时间为5-10分钟。很多人在体检是发现自己患有痔疮,究其原因,与排便时间过长有很大关系。
此外,排便太用劲还容易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等,多见于老年人。因此,要重视排便的环境,心情要放松,不要刻意坐在马桶上“使劲”。
“宿便”真的有毒吗?
曾几何时,我们的身体突然中“毒”了——肠道里的“宿便”及其产生的毒素,成为肥胖的祸根、皱纹的真谛……万恶之源,健康杀手,商家们抓住机遇,展开了各种“排毒、排宿便”项目。
殊不知“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而且这种说法并没有医学根据。由于大便干燥导致的排便困难可以诱发很多疾病,如肠梗阻等,但并不是所谓“宿便”本身导致的人体异常。
警惕便秘背后有大隐患
长期便秘对身体和精神都会带来困扰,影响生活质量。
但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警惕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这是便秘背后的大隐患。
泻药不可以当成“万灵丹”
很多人对通便的理解就是吃泻药,这是非常普遍的错误。
泻药对肠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反而会导致慢性、顽固性便秘。
如何治疗便秘?
治疗便秘的关键是调整饮食结构,主食不要太精过细,多摄入膳食纤维,如麦麸、蔬菜、水果,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进行适量的运动。
常用的药物包括乳果糖(杜秘克),以及西沙比利、莫沙必利、力洛等肠动力药物。
但药物治疗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