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做全膝关节置换术?
正常人的膝关节内都有一层软骨垫,它有着缓冲、润滑的保护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人关节内的这层保护垫会逐渐的磨损、脱落。一旦这层软骨衬垫磨没了,就无法再生,这就好比牙齿掉了,吃什么药都不可能再长出新牙。当关节表面软骨大量磨损、退变时,膝关节活动时就是骨头磨骨头,人就会出现关节不稳、长骨刺、上下楼疼痛等问题。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这就好比是在坏掉的牙齿外,安上一个牙冠,膝关节置换就是将那层破坏了的关节面切掉,换上一层通常由金属、聚乙烯等材料制成的关节面,通过这种方法就不会出现骨头磨骨头的现象,关节疼痛的症状可以明显缓解。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换关节”,医学上称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
一般而言,年龄在60岁以上,日常生活出现显著持续疼痛,X线片显示广泛而明显的骨性关节炎表现,尤其是膝关节的三个间室都存在明显退变,膝关节伸直或屈曲受限,伴有骨缺损的患者,比较适合TKA术式。在长海医院,随着快速康复外科和人工关节置换临床路径的推广实施,这类手术已经越来越安全,精准,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多数患者都能在术后1~2天内下地活动和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恢复日常运动。
是不是只有全膝关节置换术一种选择?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膝关节疾病的患者,都需要将整个膝关节都换掉的。
人体的膝关节有三个间室:内侧、外侧、前侧间室,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中,约有近30%的病人,膝关节的疼痛和退变主要限于膝关节的一侧间室,尤以内侧间室多见,对这类患者有一个专门的医学诊断:单间室骨关节炎。
对于这类患者,大家其实还有更加广阔的手术选择,这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治疗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两大金刚”,即单髁置换术(UKA)以及胫骨高位截骨术(HTO)
什么是单髁置换术?
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能否仅仅置换有病变的那部分关节面,保留仍然健康的组织,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一直是骨科医生所探究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即由此理念发展而来,这项技术在欧洲和北美已发展了近30年,该手术就是将病变的内侧或外侧间室的软骨置换掉,其面积约为整个膝关节软骨的三分之一左右,被老百姓形容为只换一半关节的手术,并且具有创伤少不输血,感染风险低,减少住院日,保留正常的交叉韧带及关节软骨等优势。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正确掌握适应症和良好的手术操作基础上,膝关节单髁置换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术后20年随访时仍有九成患者功能良好,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骨关节炎的患者都可以用单髁置换术来解决困扰的,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后决定。通常情况下,年龄大于55岁;膝关节的疼痛局限在一侧,站立或短距离行走即疼痛,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好;X线片表现为内侧单侧间室关节间隙狭窄,外侧间室完好,仅存在关节内磨损,没有骨性畸形,交叉韧带功能完好,无炎症性骨关节炎;满足这些情况的患者才可能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适应人群。
什么是胫骨高位截骨术(HTO)?
1958年,Jackson医生首先报道此术式。通过胫骨高位截骨,矫正下肢力线,将力线从磨损的内侧间室转移到相对正常的外侧间室,延缓内侧间室的破坏,从而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寿命,推后或者避免行膝关节置换术。由于保留了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因此又被称之为“保膝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的稳定性增强,此术式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及患者的青睐,常常用于早中期膝关节炎的治疗。
那么什么样的患者可以选择胫骨高位截骨术呢?
通常小于65岁的患者,存在先天性胫骨干骺端内翻畸形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外侧间室完好,外侧软骨和半月板功能正常,膝关节活动接近正常(屈膝角度大于100°,伸直受限小于0°),韧带要求相对不高(可以存在前或后交叉韧带缺陷),这样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HTO术式。
为了帮助更多膝关节患者,本公号专家,长海医院汪滋民教授将于近期开展“膝关节患者病友会暨膝关节伤病大型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汪教授将现场讲解膝关节疼痛、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膝关节功能锻炼及康复等内容,之后还将为市民义诊,欢迎本公号粉丝前往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