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我们的骨头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代谢,正常的骨头代谢是由蚀骨细胞(Osteoclasts,左)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s,右)与的动态平衡来构筑,蚀骨细胞不断地分裂把软骨去除(骨吸收),成骨细胞则分泌纤维以作支架(骨重建)。当骨重建大于骨吸收,骨头变强壮;当骨吸收大于骨重建,骨头变脆弱。
骨质疏松一般要几年才形成,骨折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先兆,这里说的骨折不是那种车祸出现那种骨折,而是像当不小心绊倒或撞击进而而形成的骨折;老人驼背,那是脊椎已经骨折,脆弱的脊椎无法承受原来的身体重量;严重情况,咳嗽或打喷嚏都会让肋骨或部分其他脊椎骨折。
为什么会发生?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有一个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全世界50岁以上女性有1/3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男性有1/5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并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年轻人群体的骨质疏松比例也开始逐渐增多。
最新版本的《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认为,造成骨质疏松的病因有很多,成年期前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的速度是骨质疏松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活性维生素D减少、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减少、性激素减少、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运动和失重、吸烟嗜酒等因素,都会影响峰值骨量和骨量流失速度。
这其中,激素变化是骨质疏松主因,全身性的骨质疏松与人体内激素的变化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女性中患有卵巢和子宫相关疾病或因手术切除的,由于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全身骨质疏松的反应也会比较大。
至于年轻人为什么也会出现骨质疏松,有研究显示与现在的上班族大多久坐不动、缺乏锻炼、户外活动少、吸烟、酗酒等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高危人群有哪些?
首先判定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有以下这些:
65岁以上女性;
65岁以下绝经妇女,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缺乏锻炼);
70以上男性;
成年人,患有容易导致骨量减少的疾病;
成年人,长期服用易导致骨量降低的药物;
【左边的是一位37岁的女性第二腰椎的椎体,可以看到当中的骨小梁非常密集,这种骨质强度和韧度很高,能承受极大的压强,右边的是一位75岁女性第二腰椎的椎体,对比看来骨小梁非常稀少,骨质内存在许多空洞,这种骨质的椎体非常脆弱,哪怕是患者坐车颠了一下,就有可能产生骨折。】
从临床表现中我们可以自己进行初步评估:
有无腰背区疼痛:骨质疏松导致的腰背区疼痛多表现为腰部和腰骶部的钝痛,久坐和久站可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
有无四肢酸痛:四肢可出现持续的钝痛,活动后可加重,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如果是高危人群,又有着以上的症状的话,需要当心了,建议大家可以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无创伤,方便准确,对诊断骨质疏松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