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4岁正是人生学习和奋斗的阶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经常会出现精力、体力透支的情况,这对健康的危害极大!而且他们往往会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从而不注重养生。所以,这个结果也给抱着这种想法的年轻人敲响了警钟:努力学习、奋斗事业,都不应该以牺牲健康为前提!
别让职业病在35岁井喷
千万不要在20多岁的时候“作”够了,让35岁时的自己迎来“职业病”的井喷!只有提前做好对职业病的预防工作,才能大幅度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在20~44岁这个年龄段,尤其是在35周岁左右,是我们人生中非常关键的过渡转型期。这个阶段中大多数人都进入了工龄10年的行列,长期不良的工作习惯容易让我们沾染上不少职业病,如肩颈酸楚、胃疼难耐、眼干、脱发等健康问题。
针对不同部位出现的健康问题,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把健身提上日程。最好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3次力量训练。有氧运动一般是指强度比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比如步行、慢跑、爬山、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瑜伽等;力量训练一般是指依靠器械进行的大力量、少次数的运动。
养生先定两个小目标
年轻人养生可以先从两个小目标做起:尽量不要熬夜、争取多步行。
1.尽量不要熬夜
《黄帝内经》提到:夜半子时(23点至凌晨1点)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此时睡觉能让细胞更好地更迭、减缓人体的衰老速度。子时也是经脉运行到胆的时间,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
习近平主席也多次劝告年轻人不要老熬夜,为了身体健康,也为了可持续发展成长,年轻人也应当早睡。
2.争取多步行
创造机会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升精气神。如果你实在没时间运动,不妨利用各种空闲时间多行走。比如办公桌前坐久了,在办公楼下转一转;坐地铁、公交出行时提前两站下车,步行一段路等。
中医认为,行走为“百炼之祖”,人的五脏六腑无不与脚有关。脚踝以下有51个穴位,其中15个在脚掌,所以脚被称为人的“第二个心脏”,坚持行走锻炼就是坚持全身经络和穴位的锻炼,运动养生是获取健康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