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饭后跑跑跳跳会得阑尾炎”,是真的吗?

  阑尾是个什么东西?

  阑尾位于人体回肠和盲肠之间,是一个细长的管状结构,其远端是盲端(没错,阑尾≠盲肠!所以以后别再把阑尾叫做盲肠,把阑尾炎叫做盲肠炎了)。

  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可以分泌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人体的免疫力提供屏障,它还能分泌多种消化酶和生长相关激素,对人的消化功能和生长发育有一定作用。近来国外还有学者认为,阑尾的切除和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联系,但尚存争论。

  饭后又跑又跳,会得阑尾炎吗?

  其实了解了阑尾的位置,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饭后运动导致食物掉进阑尾引发阑尾炎的说法并不可信。进食后食物从胃里排空,至少在四个小时以上,再经过小肠到回盲部,又是四到八个小时,何况等吃进去的食物运动到回盲部,也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了。

  当然,饭后不要立刻做剧烈运动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因为运动会使血液更多地流向骨骼肌,使得消化系统供血减少,同时运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也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另外,在《饭后跑跳运动,就会胃下垂?》也提到过,饭后立刻运动,会加重胃下垂。

  导致阑尾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阑尾炎的病因缘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阑尾管腔细长,唯一的开口比较小,另一头是盲端,就像一个袋口很小的袋子。通常情况下,肠内容物进入阑尾后,会被其肌层的蠕动排出。但是,阑尾体积很小,肌层蠕动力也远不像胃那样强大,如果进入阑尾腔的东西过多过大,就很容易发生机械性梗阻。

  不巧的是,人的肠道也会形成和其他系统结石成因类似的凝结物,叫做粪石,由植物纤维、无意吞入的果核、虫卵等不能消化的异物为核心,粪便、细菌等包裹其外,随着水分的不断吸收形成硬结。如果体积过大的粪石进入阑尾腔后不能排出,就会堵在阑尾腔的出口,形成机械性梗阻。

  机械性梗阻一旦形成,本来围三阙一的阑尾就成了一个两端闭合的死腔,阑尾黏膜产生的分泌物无法排出而淤积,腔内压力升高,影响了血液循环,使阑尾壁充血水肿。当腔内压超过动脉压时,阑尾黏膜就会发生破溃,细菌大量繁殖,进一步加重阑尾炎症。

  由于阑尾动脉是终末动脉,没有侧支循环,炎症时容易发生血运障碍,而阑尾丰富的淋巴组织在炎症时不但容易加重出口的狭窄,还容易使炎症迅速蔓延。

  如果这一情况继续恶化,就好像一个不断往里吹气的气球,体积越来越大,壁越来越薄,终于——“嘭”,阑尾像吹气过度的气球爆裂一样,穿孔了,感染开始向腹腔扩散。

  急性阑尾炎的基本病因就是阑尾腔梗阻后并发感染。在这个过程中,阑尾腔的压力升高,周围组织的刺激,穿孔后的感染扩散,都会使人感觉到腹痛,毒素入血还会出现发热。

  如何判断自己的腹痛是不是阑尾炎?

  阑尾炎的诊断其实并不那么容易,不像其他很多疾病的诊断有板上钉钉的金标准,很多时候医生在打开腹腔找到阑尾之前,都不敢说一定是阑尾炎。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