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到这则新闻的读者都会有些担心:小小的感冒为什么会如此致命?病毒性心肌炎究竟是怎样一种可怕的疾病?
感冒是如何引起心肌炎的?
心肌细胞受到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都有可能引发心肌炎,这其中又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能够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科萨奇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等许多种,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同时也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常见病原体。所以感冒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趁虚而入,感染上呼吸道的同时,侵袭心脏细胞引发心肌炎,也不足为奇了。
什么人更容易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在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段,但是以儿童和40岁以下的成年人更为多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人和儿童免疫力差,患感冒后更易发展为心肌炎。但其实恰恰相反,20岁左右的年轻人较老人更易中招。这是因为病毒引发心肌炎有以下两种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感染,持续破坏心肌细胞。这可能是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心肌炎的最主要原因,年龄越小越危险。
病毒诱发过于强烈的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系统对心肌细胞过度攻击造成心肌损害。青壮年发作心肌炎可能以此原因为主,所以有时症状也会很急很严重。
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可能是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完全取决于心脏细胞受损害的范围和程度。其轻重变异很大,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可能导致猝死。一般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比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严重乏力、头晕、水肿甚至反复发作的晕厥。
由于上述的症状和感冒非常容易混淆,特别是在心肌炎早期症状不典型的时候,患者常常会误认为自己就是普通感冒,使诊断延误。所以,感冒期间,如果伴有胸闷、心悸等心脏不适症状,一定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得了心肌炎会有什么后果?
心肌受到损伤以后,心脏主要的变化表现为两方面:
1、各种类型的心率失常。
比如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室性早搏、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等等。有些种类的心律失常并不严重,不需要特殊治疗,比如窦性心动过速。而有一些心律失常则可能有致命的风险,比如三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等。阵发性的严重心律失常还可导致患者反复晕厥。
2、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心排血量降低。
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患者可感到胸闷、头晕、活动以后症状加重,伴有喘息。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
当然不是所有的患者心肌炎都会进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如果病毒只是局限性地侵袭心肌细胞,感染范围小,也有可能症状非常轻微,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以后能够痊愈。部分患者经过数周至数月后病情可趋于稳定,但可能留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或者伴有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