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遭遇感冒的经历,感冒药也因此成了我们家庭药箱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我们常用药物中的亲密伙伴,堪称家庭药物中“最熟悉的面孔”。不过熟悉归熟悉,我们在感冒药的合理使用和选择上,还是存有不少问题需要注意的,因此,逸仙药师给大家一一解答。
1.感冒该不该用抗菌药?
感冒俗称“伤风”,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的,也就是说针对细菌的抗菌药物对绝大部分感冒是不会有任何治疗作用,而且还可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和肠道细菌紊乱。部分患者的感冒同时合并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也需要由医生决定如何使用,患者不应自行使用。
2.感冒能不能不吃药?
此外,感冒是一种“不治之症”,绝大部分感冒药都只是指标不治本,只能缓解症状。症状比较轻的感冒,不吃感冒药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多喝水,多休息,等着感冒自行痊愈就行了。但是,感冒伴随的发烧、鼻塞、咳嗽等诸多症状总是会让人难受,而且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的人而言,不对感冒进行控制也可能增加患并发症的风险。这时,我们就需要感冒药帮忙了。
3.如何看感冒药的成分?
为了合理地选择对症的感冒药,我们必须了解不同地感冒药中含有什么成分,而感冒药的名称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该感冒药含有哪些成分。感冒药名称中每一、两个字就代表某一种成分。如双扑伪麻片”、“氨酚伪麻美芬片Ⅱ”和“氨麻苯美片”等,其药品名称中的“扑”、“氨酚”、“氨”、“伪麻”、“麻”、“美芬”、“美”和“敏”等,都是代表其中的某一成分。那么,名字具体代表的成分解释如下:
“扑”指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或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双扑”指的是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和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氨酚”和“氨”是指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
“伪麻”和“麻”是指伪麻黄碱。
“美芬”和“美”是指氢溴酸右美沙芬。
“敏”则指的是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
4.解热镇痛药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项?
解热镇痛药主要针对的是感冒中的发热症状,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在应用解热镇痛药时,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项?
(1)解热镇痛药具有一定的胃肠道刺激性,短期应用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耐受的,但患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必要时适当予以护胃药。
(2)儿童和青少年在病毒感染(其中包括感冒)时,如果使用阿司匹林退烧,可能会发生一种罕见但可致死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瑞夷综合征,表现为严重的肝损害和脑病)。因此,为孩子选择退烧药时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等。
(3)服用解热镇痛药时还需要避免饮酒,否则可引起肝损害。
(4)感冒患者不适宜长期自行使用解热镇痛药,如自行在家用药几天后仍未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而不应该继续自行长时间服药。
5.感冒药吃了会产生嗜睡?
在感冒时,人体内会产生更多的组胺(一种由机体产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从而产生诸如鼻子发痒、流鼻涕、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因此,在感冒药中常常会添加对抗组胺作用的抗过敏药来缓解这些症状。
在感冒药中常用的抗过敏成分如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有产生嗜睡的药物副作用,因此,在开车或需要进行危险操作(高空作业、操纵机械等)应避免使用含有上述抗过敏成分的药物,以免发生意外。
日常可见的分为日片和夜片的感冒药(如白加黑、日夜百服宁等),其中的日片不会产生瞌睡,其原因主要在于日片不含上述抗过敏的成分,这种感冒药的日片在开车的时候也能放心使用。
6.伪麻黄碱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项?
在感冒时,鼻腔粘膜中的小血管充血肿胀,使得鼻粘膜也肿了起来,我们经常会觉得鼻子不通气,呼吸都变得困难了。而缓解这一症状就需要应用减充血药,减充血药能让血管收缩变细,从而减轻肿胀,使呼吸变得顺畅。
感冒药中常用的减充血药是伪麻黄碱,伪麻黄碱具有广泛的收缩血管作用,使用后会引起血压上升。对于血压正常的人影响不大,但高血压患者服用含有伪麻黄碱的感冒药一定要谨慎,而如果高血压情况较重就时,则需要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另外,伪麻黄碱有一定的中枢兴奋作用,被认定为兴奋剂,因此运动员应该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