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分类
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从分类上讲,主要有以下七大类(如图)。为了让大家看这张图表不那么陌生,我特意把常用的耳熟能详的商品药名标注在括号中,这种标注与任何药厂没有利益关系,特此声明。
药物治疗原则
1、激素鼻喷剂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一线药物,对缓解鼻塞症状尤其有效,在说明书推荐剂量下使用副作用少;
2、对于间歇性或轻度的过敏性鼻炎,如果患者不想使用激素或想尽量避免使用激素,可以有下列选择:
抗组胺鼻喷剂,如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规律使用或按需使用;
二代的口服抗组胺药,规律或按需服用;
色甘酸钠的鼻喷剂,规律或按需使用。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此药作用较弱,需要一日多次给药,依从性不高,但因安全性好,比较适合用于儿童;
3、如果单用激素鼻喷剂不能有效地控制症状,优先选择加用抗组胺的鼻喷剂;或者考虑加口服抗组胺药,以及减充血剂。如果鼻塞特别严重,可以短期(<1周)使用鼻用减充血剂,该药在改善鼻腔通气的同时,也有利于激素鼻喷剂更好地发挥作用;
如果鼻腔分泌物特别多,可以加用异丙托溴铵,抑制神经反射,减少分泌物产生以缓解症状。对于顽固的过敏性鼻炎症状,同时合并哮喘或鼻息肉的患者,可以考虑加用孟鲁斯特钠;
4、如果同时合并过敏性结膜炎,优先选择用抗组胺的滴眼液(如奥洛他定),而不是口服抗组胺药;
5、提倡提前预防用药。特别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年春季的四五月份、秋季的八九月份容易有鼻炎的表现,发作时间比较固定,可以提前2周把药物用上,采用抗组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激素鼻喷剂等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症状的控制效果较好。一直坚持应用到过敏季节结束,以尽量避免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6、治疗过敏性鼻炎时,不推荐刚开始用药就使用一种以上的药物,但是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被证实的联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此时应在耳鼻喉专科医生的具体评估下遵医嘱用药。
逐一介绍各类药
一、激素鼻喷剂
前面说过,激素鼻喷剂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对于缓解鼻塞症状尤其有效。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副作用很少。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它都被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推荐。
疗效
不同的激素鼻喷剂之间没有发现本质上的差别;
大多数激素鼻喷剂都会在几个小时后起效,但达到最大疗效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周。
不良反应
1、局部的鼻黏膜刺激感(干燥,烧灼感),偶见鼻出血。在鼻涕中带有血迹,可以暂时停止鼻喷剂的使用,等情况好转再重新开始使用。
也可以通过控制剂量(如减至最低有效剂量)以减少这些并发症。严重鼻出血可能部分原因是重复喷涂药物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常常难以预防,一旦发生,可能需要以后避免使用激素鼻喷剂;
2、虽然很罕见,但有使用激素鼻喷剂出现鼻中隔穿孔的报道,因此喷鼻时应始终远离鼻中隔;
3、第二代激素鼻喷剂全身生物利用度比第一代要低,全身吸收的量更少,引起全身副作用的可能性更低。
剂量和疗程
一般而言,从该年龄段的最大推荐剂量开始治疗,超过最大推荐剂量不会增加疗效,因此不建议超量使用。规范的治疗疗程是用药不少于两周。医学上有个说法叫“最低炎症持续状态”,也就是说起始用药后只是表面控制了炎症,但其实炎症仍继续存在,通常需要坚持用药2~4周后复查1次。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调整用药:如果症状明显缓解,就继续用药4周,可以适当减少药量;
如果症状改善不理想,可以适当增加药量(比如原来每天1次,现在调整为每天2次)来改善症状。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才缓慢减量(每周减量一次),有些患者可以隔日一次或按需使用激素来控制症状,即用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治疗。而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则需要长期规律用药。
对于症状轻微、不经常发作的过敏性鼻炎,或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来说,可以规律或者按需使用激素鼻喷剂。在已知过敏原的情况下,建议在接触过敏原的前两天开始使用,持续使用到过敏原暴露结束后两天。
为方便大家查阅,我请同事牟金金、姜悦、史艳、张妮妮等几位药师帮忙整理了常用激素鼻喷剂的用法用量表,如图,感谢她们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