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药品阳光采购,用药更安心~

  2017年4月8日起,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已经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此次改革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调整,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医疗系统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其中,涉及咱们药事改革的内容可真不少。像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药品阳光采购等等。一系列措施都将通过转变医院运行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调整后,百姓看病开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药价是否真的会降低?各市属医院又将在改革后提供哪些新的便民药学服务措施?

  医药分开主要改的啥?

  医药分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一是医药分开;

  二是规范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实施有升有降的调整;

  三是实施药品阳光采购。

  三方面具体都怎么改?

  医药分开

  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

  注:医事服务费补偿的是医疗机构的一部分运行成本(含药事服务成本),不仅是门急诊和病房医生的个人劳动。

  药品阳光采购

  本次医改方案中,市属医院将本着四个有利于的原则进行阳光采购,即有利于质量、价格、需求相统一,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有利于保持医联体内部用药的一致性,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连续性原则,对目前使用的4971种药品在阳光采购平台统一采购。

  具体采购中,全部药品“平进平出”,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中药饮片除外)15%的加成,叠加上药品阳光采购8%的降幅,药价平均的降幅将达到20%。

  以地坛医院治疗肝病用量最大的药品‘’恩替卡韦‘’为例,两种品规(一盒7天量),通过阳光采购,价格分别从169元和140.8元下降到78元和46.84元,降幅分别达到53.8%和66.7%,让老百姓的负担明显减轻,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此外,以往一些常常面临断货的短缺药品,这次阳光采购平台则不再设置全国最低参考价,通过市场的价格作用保证短缺药品供应。对于超出阳光采购候选目录的,且临床必需又不能替代的45种药品,医管局药组织统一议价,以保障临床用药。

  规范医疗服务价格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结合本市实际,改革将对5大类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