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浏览新闻又发现了一个新名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新闻中都是些因为锻炼、吃小龙虾、军训或者使用降脂药物等导致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而住院的例子。
好害怕,地球真危险!我要回火星。
【新闻一】:军训后,一老师带5个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学生上医院。
8月26日,一位老师带着5个学生来到绍兴市中心医院,5个学生都是高中生,军训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症状并出现尿红色。经检查发现学生们的血肌酸激酶明显增高,被诊断为运动型横纹肌溶解症。
【新闻二】:女子吃2斤油焖大虾突然动弹不得,确诊为肌溶解
家住汉阳十里铺的女子杨某约了几个朋友吃油焖大虾,自己一个人就吃了差不多2斤。回家后躺在床上玩手机时,杨梅突然觉得浑身酸痛。接着胸闷心慌,送往医院之后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新闻三】大学生连续健身三天后被下病危通知,突击健身患上横纹肌溶解症。
25岁的研究生小赵连续健身三天之后,感觉“很不舒服,胳膊都肿了,尿量很少,尿液的颜色也不对了”“医生说我这种情况很危险,属于横纹肌溶解,有猝死的可能,我当时也吓坏了,赶紧住院治疗。”经过10天的住院治疗,小赵才痊愈出院。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个什么病?
要搞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到底是个什么病,当然需要先知道横纹肌是什么?
横纹肌是肌肉的一种,而不是专指某一个部位的肌肉。人体的肌肉分可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而心肌及骨骼肌因为具有横纹所以被称为横纹肌。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就是因为肌肉严重创伤之后,由于骨骼肌破溃,骨骼肌内的酶释放到血液中,阻塞肾小管,造成急性肾损伤甚至肾衰竭。
简而言之:就是肌肉细胞坏死之后的“尸体”堵住了肾小管。
什么情况下容易患上横纹肌溶解?
1、突然的剧烈运动:绍兴市中心肾内科刘金祥主任医师称:运动型横纹肌溶解症多见于突然增加运动量的青少年,包括一次性剧烈运动,也包括平时不喜欢运动而突然活动量较大的人。因过度运动而患病的患者约占总个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50%左右。
刘主任猜测,今年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的增多,很可能与持续高温有关。“天气热本身就会增加肌细胞氧和能量的消耗,如果此时再增加运动,很容易导致肌肉损伤、坏死,即运动型横纹肌溶解症。”
2、过量食用海鲜。食用海鲜为什么有可能患上横纹肌溶解症呢?
因食用小龙虾而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在国际上又被称为Haff病,Haff是一个湖的名称。最早发现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就是因为食用了这个湖的鱼所致。
研究发现,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是一种耐热、非极性的脂溶性毒素。所以,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并非海鲜本身,而是生长在某些水域的海鲜富集了这种毒素的结果。
3、某些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能够引起抽搐,使人体肌肉被动地剧烈运动,进而引起横纹肌溶解。
4、某些降血脂、抗生素药物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典型症状
“完了,我今天跑完步肌肉酸痛,是不是肌肉溶解了呀?!”拜托,你又不是雪人,哪有那么容易融化呀!
只有满足以下这些症状,才有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综合症:
1、肌肉症状:肌肉较长时间内的酸痛、无力。剧烈运动之后的短期肌肉酸痛是正常现象;
2、尿色异常:出现棕色或者酱油色尿,这是肌红蛋白从肾脏排出的表现;
3、出现肾衰竭症状:少尿、尿频、恶心、呕吐。
4、无其他显著症状的身体虚弱;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