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睡觉非常尴尬的一件事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结果梦见双手没抓紧桌面,突然腾空掉了下去;有时,是梦见自己一脚踩空,要掉下去了,脚一抖。总之,就是整个办公室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这个时候还顾不得尴尬地笑笑,赶紧继续睡,不然睡意走了就不好办了。
但这样尴尬的情形能不能不发生,到底该如何避免?意识要是经常这样钻入人的梦境可让人消受不了。
图片1
网上有文艺的说法:这是因为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
真是这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一般认为,这是临睡肌抽跃症,是身体的一种正常反应。这是因为睡觉时呼吸频率降低的幅度太大,当进入梦乡时有种要坠落的感觉,大脑的神经系统误判身体要挂了,突然紧张起来,通过绷紧肌肉重新取得身体平衡,紧急发送一个脉冲使身体觉醒,看起来就是身体突然猛抖或惊醒,通常表现在疲劳或精神压力大的时候。
临睡肌抽跃症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抽动,速度快,像触电一样,常在睡觉时发生。类似的肌抽跃症还有打嗝。肌抽跃症属于大脑本能的反应,所以也就不能认为的在它要发生的时候不让它发生,也属于一种"调节"式的反应,在某些情形下,大脑需要瞬间紧绷肌肉以获取平衡。
图片2
这种无意识的肌肉抽搐,可能局部也可能全身,根据不同的病症会有不同的表现。
大多数人在睡梦中抖过,偶尔发生这种脚抖手抖也是正常的,一晚上不超过四五次,并不是疾病引起。但肌抽跃次数过多、幅度过大就要警惕了,可能是某种疾病造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压力过大
图片3
肌抽跃多发于学生和上班族,这是因为压力大,精神紧张,过于劳累,睡下后肌肉没有完全放松,神经还处于紧绷的状态,梦境过于生动时就容易刺激到神经中枢,使之发出这样的信号,手抖、脚抖等。
2.缺钙
有可能是缺钙,如果血液中的钙含量低,导致神经、肌肉过度兴奋而引起四肢偶尔抽动。
3.症状性肌抽跃
如果抽搐时伴有头痛、头晕等状况,可能就有问题了,最好尽早去医院做一个脑部CT或磁共振检查,判断是否患有脑部疾病的风险,因为脑部有病变也可能会表现出这种症状。比如:脑细胞的代谢性或储存性疾病、脑的退化性疾病、脑缺氧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脑基底核病变、脑炎等。
该如何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再次强调,偶尔性质的这种现象一般不会影响睡眠,对人体也没什么害处,虽然说有些尴尬,但动作幅度除非是生病了,没你想的那么大,翻个身继续睡就行,但如果说自己是完美主义者,还是可以做一定的预防。
1、减少咖啡
咖啡饮用过多影响睡眠质量,容易造成神经过敏、焦虑失调。睡眠好,白天精神好,焦虑等情绪也会相应降低,睡前可以喝一杯白开水或一杯牛奶。
2、拉伸动作及放松
图片4
学习和工作的压力跟这件事的关系比较大,睡前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些轻松的拉伸,伸展手部肌肉、腿部肌肉、腹部肌肉等都有助于预防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