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白领深夜「猝死」!这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病”,到底是个啥?

  28岁美女白领,事业小有成就,婚纱照也拍完了,但突然就猝死了,让人不禁叹息!近两年猝死的人越来越多,时不时就能在新闻中看到类似的报道,很让人难过。但“猝死”到底是个啥,很多人可能还说不清。
 
  图1
 
  猝死离你有多远?
 
  2017.6.30  浙江某医院,26岁规培医生猝死在宿舍。前他经常加班、通宵。
  
  2017.5.18  一名年轻女子在健身房跑步,仅2分钟后便倒地不起,120赶到后确认她已死亡。
 
  2017.1.9  常州一男子连续上网近18个小时后猝死,瘫坐机位上,发现时已没有了呼吸。
 
  2016.12.7  苏州一工程师猝死,省钱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那猝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2

  猝死是咋回事?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也可以用“因病突然死亡”这6个字来概括。
 
  猝死有这么3个特征:

  1.发病突然
 
  猝死是患者本人、以及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将始料不及,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句话。所以,猝死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

  2.发病率高
 
  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而心脏停搏的发病率非常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

  3.多发生在医院外
 
  据文献记载,有87.7%的猝死是发生在医院外。这也就意味着发病后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急救,同时大众的心肺复苏技能也十分匮乏。也是猝死高发的原因之一。
 
  图3

  猝死发生的原因?
 
  临床上,将猝死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
 
  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在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
 
  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这类患者死于急性心肌缺血,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或复苏失败,就会发生猝死。且绝大部分患者死于发病的第1个小时之内。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
 
  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
 
  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
 
  可以说,导致猝死发生的原因真的是多种多样。
 
  图4
 
  如何预防猝死?
 
  猝死是指患者已经死亡,任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或复苏成功的情况都不能称为猝死。所以猝死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疗的疾病。预防猝死,要从这几点做起:

  1.吃健康
 
  蔬菜、水果、全谷类、无脂或低脂乳制品、鱼、瘦肉、禽、蛋、坚果、种子、豆制品、豆类和植物油。此外,还应该限制钠、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添加糖和酒精等的摄入。

  2.避免过劳
 
  过度疲劳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在工作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过度疲劳。
 
  3.及时调节情绪和压力
 
  不良情绪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诱因,压力还会导致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风险。建议用健康的方式去调节,比如运动、交流、冥想、或者求助专业人员等等,而不是抽烟酗酒、暴饮暴食。

  4.健康生活
 
  吸烟、过度饮酒、高脂饮食及肥胖会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大量饮酒及情绪激动会使血压升高,心脏缺血缺氧加重,而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定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遵循医嘱
 
  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常常有些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自觉病情好转或认为疾病已经治好,自行将治疗药物停止使用,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增加猝死的几率。
 
  ps:心肺复苏这么做!
 
https://v.qq.com/x/page/m0184lxn7x5.html
 
 
  综上,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所以要活在当下。健康地过好每一天,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客!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