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伏灸。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各种疾病。
天灸则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为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该法选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甚至起泡,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017三伏贴安排
初伏2017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12017年7月22日-7月31日
中伏22017年8月1日-8月10日
末伏2017年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灸目的
三伏灸,中医医学的瑰宝,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达到祛病强身,提升免疫力,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
临床观察
根据临床经验咳喘患者除了进行规范的内科治疗,在三伏天贴了“三伏贴”以后,冬天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了,症状减轻了,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有的就没发作。
儿科医师也从临床发现,很多免疫力低下、冬天容易感冒俗称“易感儿”的孩子们,自从贴了“三伏贴”以后,冬天感冒的次数少了,症状轻了,病程短了,吃点药就容易控制。
除哮喘之外,“三伏贴”对咽炎引起的咳嗽以及过敏性鼻炎也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三伏灸药饼贴敷治疗肩周炎、网球肘等寒湿痹证,体寒引起的病症皆可有显著疗效,且不受时间限制。另外,也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疾病: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儿科疾病:消化不良、遗尿、厌食、发育较慢
骨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
其他疾病: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过敏性体质、亚健康体质
贴药后须注意事项
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可能有灼热和红润,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同时提醒,敷药的当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等易发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还有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不洗冷水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三伏灸疗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关于三伏贴的误区
误区:能治百病专家说,“三伏灸”对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特别疗效,并非能治百病。做“三伏灸”之前,一定要提前找医生诊断,看是否适合做。
孕妇、阴虚火旺体质者、皮肤严重过敏的人都不适合“三伏灸”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