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治疗后动脉瘤的二次手术夹闭--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

  颅内动脉瘤已经进入显微外科和介入治疗阶段,不应根据医生所擅长的技术,而应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来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手术技巧的稳步提高,使得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由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由此出现了一项新的极具挑战性的外科前沿领域。对栓塞过的动脉瘤进行不适当的再次栓塞治疗,具有动脉瘤再生长复发的风险,这就可能需要显微外科手术干预。鉴于手术夹闭栓塞后残留或者复发动脉瘤的复杂性,以及技术上的独特性,特撰写本章节,对本人和其他作者治疗此类患者的经验作一复习。

  适应症

  现有文献表明,动脉瘤栓塞不全和复发都是再出血的风险因素,因此,不完全栓塞可能提示有进一步治疗的必要。由于弹簧圈压迫和动脉瘤复发,要对术后生存预期较长的患者,予以特别关注。

  栓塞术后残留、复发和弹簧圈压迫的相关因素包括动脉瘤宽颈、巨大以及瘤内血栓,尤其是瘤内血栓的存在,使得动脉瘤栓塞后易于复发。

  与接受夹闭手术的患者比较,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可能合并系统疾病,或者动脉瘤位于手术难以到达的部位。因此,作为一般原则,应严格选择栓塞治疗病例,尽量避免对栓塞过的动脉瘤进行再次手术。推荐采用这种策略,因为对于该类病例进行外科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

  部分前期接受过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患者适于进行手术夹闭。其适应征为:

  1)部分患者由于动脉瘤形态特点,或者在早期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中,缺乏外科手术专业技能,不适当地接受了栓塞治疗;

  2)数次栓塞治疗失败;

  3)部分患者入院临床分级较差,存在严重脑水肿和脑肿胀,为了避免对“愤怒的肿胀的大脑”进行开放性手术,退而求其次采用了栓塞治疗,术中仅栓塞了动脉瘤破裂的部分;

  4)出现提示动脉瘤复发生长,或弹簧圈引起占位效应相关的临床症状;

  由于小动脉瘤残留出血风险较小,因而必须谨慎选择是否进行外科手术。

  术中注意事项

  弹簧圈的存在明显影响手术夹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在放置临时或者永久动脉瘤夹的时候,必须考虑弹簧圈和载瘤动脉内支架的存在及其可能造成的障碍,并做出相应的手术预案;

  6)在手术过程中,弹簧圈的存在会影响接近瘤颈部的操作,夹闭技术难度呈指数倍上升,要求复杂的瘤夹重建策略;

  7)最重要的是,弹簧圈引起的炎性反应会破坏邻近血管内膜的弹性,增加瘤夹叶片在瘤颈和载瘤动脉交界处夹闭时,动脉瘤破裂和瘤颈撕裂的风险。

  术中应尽量避免进入瘤囊内去除弹簧圈。然而,在一些少见但是合理的情况下,要求术者打开瘤囊,去除部分弹簧圈,使动脉瘤颈易于夹闭,同时避免损伤载瘤动脉。

  当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时候,需要切开瘤顶,去除部分弹簧圈:

  ①弹簧圈进入载瘤动脉;

  ②复发动脉瘤体积小(是否适合外科手术值得斟酌);

  ③弹簧圈压迫邻近神经结构,包括颅神经,引起临床症状。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残留瘤颈为1.5~2倍瘤夹叶片宽度时,可以有效的夹闭瘤颈,而无需切开动脉瘤。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发现弹簧圈跨过血管,移位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周围神经血管组织的炎症反应,使分离操作变得复杂。在探查部分栓塞的后交通动脉瘤时,这种情况相对常见,动眼神经受压和炎症反应明显。对于这种情况,最佳处理方案是从邻近附着区域锐性分离并去除弹簧圈。

  当计划进行手术夹闭时,最初介入栓塞治疗与再次外科手术的时间间隔,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血管内治疗后的急性期,尤其要关注动脉瘤颈的脆性。栓塞治疗后,瘤颈拴系于瘤顶,活动度显著下降,潜在增加了夹闭过程中瘤颈撕裂出血的风险。术前通常需要制定术中应急方案,包括大范围显露术区,便于多角度的放置动脉瘤夹,以及旁路搭桥和棉片夹闭技术等。

相关推荐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草木犀流浸液片(消脱止-M)
草木犀流浸液片(消脱止-M)
1.治疗因创伤、外科手术等引起的软组织损伤肿胀。症状如:扭挫伤、骨折、慢性劳损、烧烫伤、整形手术、静脉曲张、静脉炎、淋巴回流障碍等各种原因所致软组织损伤肿胀。 2.治疗各期内痔、混合痔、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等各种类型痔引起的出血、脱出、疼痛、肿胀、瘙痒等。也可用于痔手术后肿胀、疼痛的治疗。
拉莫三嗪片(利必通)
拉莫三嗪片(利必通)
拉莫三嗪片,适应症为癫痫: 对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单药治疗: 1. 简单部分性发作 2. 复杂部分性发作 3. 续发性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 4. 原发性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目前暂不推荐对十二岁以下儿童采用单药治疗,因为尚未得到对这类特殊目标人群所进行的对照试验的相应数据。 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添加疗法 ( add-on therapy ) : 1. 简单部分性发作 2. 复杂部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来士普)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来士普)
治疗抑郁障碍,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症的惊恐障碍。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